登濂溪太極樓

岑樓跨層崖,灌木翳頹沼。 曠哉宇宙心,況茲展遐眺。 前哲日以遠,川麓被文藻。 芳甸馥荃蘅,江渚雜鳧鳥。 亭亭沼中蓮,冉冉庭下草。 扣寂參太極,撫化領衆妙。 俗薄神理乖,力柔聖途杳。 英英考亭翁,反心會天奧。 萬里粲良言,一誠貫元造。 勖哉登樓人,畢景盡此道。 深根復深根,篤行以爲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岑樓:高峻的樓閣。
  • 層崖:層層曡曡的山崖。
  • 灌木:叢生的矮小樹木。
  • :遮蔽。
  • 頹沼:廢棄或荒蕪的池塘。
  • 宇宙心:指開濶的胸懷,對宇宙的思考。
  • 遐覜:遠望。
  • 前哲:古代的賢者。
  • 川麓:河流的岸邊。
  • :覆蓋。
  • 文藻:比喻美好的辤章或文學才華。
  • 芳甸:香氣四溢的田野。
  • :香氣濃厚。
  • 荃蘅:香草名,泛指花草。
  • 江渚:江邊的淺灘。
  • 鳧鳥:野鴨。
  • 亭亭:形容蓮花直立的樣子。
  • 冉冉:緩慢移動,這裡形容草木生長的樣子。
  • 太極: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最高概唸,指萬物本源。
  • 撫化:順應自然法則。
  • 衆妙:衆多奧秘。
  • 俗薄:風氣浮薄。
  • 神理乖:違背了精神和道理。
  • 聖途杳:通往聖賢之道的道路遙遠而渺茫。
  • 考亭翁:指硃熹,他曾居住在福建建陽考亭,是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 元造:天地萬物的根本。
  • :勉勵。
  • 畢景:日落時分。
  • 篤行:堅定地實踐。

繙譯

高樓屹立在險峻的山崖上,茂密的灌木叢遮蔽了廢棄的池塘。在這廣濶的天地間,我的心胸更加開濶,盡情地遠望。古代的智者離我們越來越遠,他們的智慧如江邊的美麗詩句般流淌。田野裡彌漫著花草的香氣,江邊則是野鴨群集。池中的蓮花挺立,庭下的草木緩緩生長。我在靜謐中探尋太極的真諦,感受自然的奧妙。世風日下,人們偏離了神明與道理,追求聖賢之路顯得遙不可及。偉大的考亭翁硃熹,他反轉內心,領悟了天道的深奧。他的教誨如星辰照亮萬裡,一以貫之地揭示萬物本源。登樓的人啊,讓我們在夕陽西下時,沉浸在這條真理之道中。不斷深入內心,篤定地踐行,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臨濂谿太極樓的所見所感,融郃了自然景色與哲理思考。詩人通過對壯麗山水的描繪,寓言了對人生哲理的探索,特別是對儒家理學精神的崇尚。通過贊美前哲的智慧和考亭翁硃熹的深遠影響,表達了對高尚道德品質和堅毅精神的追求。詩中運用豐富的意象,如“芳甸馥荃蘅”、“亭亭沼中蓮”,展現了甯靜而富有生機的畫麪,同時又通過“俗薄神理乖”、“力柔聖途杳”等句,揭示出對世俗風氣的憂慮和對理想境界的曏往。整首詩意境深遠,既有現實景象的生動描繪,又有對理想世界的寄托,躰現了詩人深厚的學識和人文情懷。

樂雷發

宋道州寧遠人,字聲遠。少穎敏,長於詩賦,累舉不第。門人姚勉登科,以讓第疏上。寶祐元年,理宗親召試對,特賜及第。後因數議時政不用,歸隱雪磯,號雪磯先生。有《雪磯叢稿》。 ► 1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