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院聞奚琴作

奚琴本出奚人樂,奚虜彈之雙淚落。 抱琴置酒試一彈,曲罷依然不能作。 黃河之水向東流,鳧飛雁下白雲秋。 岸上行人舟上客,朝來暮去無今昔。 哀弦一奏池上風,忽聞如在河舟中。 絃聲千古聽不改,可憐纖手今何在。 誰知著意弄新音,斷我樽前今日心。 當時應有曾聞者,若使重聽須淚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奚琴(xī qín)**: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絃樂器,類似胡琴,是今天二胡的前身。
  • **奚虜(xī lǔ)**:對奚族的蔑稱,這裏指彈奏奚琴的人。
  • **著意(zhuó yì)**:用心、刻意。

翻譯

奚琴原本是奚人所喜愛的樂器,奚人彈奏起它常常雙淚滾落。我抱着奚琴擺上美酒試着彈奏一番,一曲彈完卻依舊難以創作成文。黃河的流水滔滔不絕向東奔騰,野鴨高飛大雁落下,天空白雲悠悠,秋天的景緻美好卻也不免淒涼。岸上匆匆行走的行人,舟中往來的旅客,每日從早到晚奔波,時光流逝,不分今日往昔。悲傷的琴絃聲音在池塘上響起,忽然間就好像置身在黃河的船隻之中。這奚琴的絃聲千古以來聆聽感受都不曾改變,只可惜當年那彈奏的纖細玉手如今在何處呢?有誰知道彈奏者刻意用新的音律來演奏,卻就此切斷了我在酒樽前今日的美好心境。當時肯定有聽過這琴音的人,如果他們再次聽到這琴聲,怕是必定會淚下沾襟 。

賞析

這首詩以試院聽聞奚琴曲爲背景展開。開篇介紹了奚琴的出處,以及彈奏者觸景傷情的狀態。接着描寫自己試彈後的感懷,詩人由琴聲聯想到黃河東流水、秋空飛鳥,展現出時光匆匆、人事變遷的感慨。通過岸上行人與舟上客的日常奔波,強調了歲月流逝的無情。

詩中琴聲是情感的關鍵紐帶,奏出的聲音讓詩人猶如置身河舟之中,進而引發對過去彈者的懷念。「絃聲千古聽不改,可憐纖手今何在」 這句將千古不變的琴音與不知去向的彈奏者相對比,流露出對往昔人事的深深眷戀和惋惜。「著意弄新音,斷我樽前今日心」 進一步表明新的琴音打破了詩人彼時的心境,使情緒更加複雜深沉。結尾設想當年曾聞者再聽此聲的反應,以誇張的手法強化了琴音帶給人的感染力和哀傷之情。整首詩意境開闊又透着哀傷,借琴音巧妙地抒發了詩人對時光、人事的諸多感慨 。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