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秀才歸宣城

從學方年少,還家罄橐金。 久爲江北客,能作洛生吟。 罷亞霜前稻,鉤輈竹上禽。 歸帆何處落,應拂野梅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從學:跟隨老師學習。
  • 方年少:年紀尚輕,剛剛成年。
  • 罄橐金:囊中空空,比喻身無分文。罄,盡;橐,口袋。
  • 江北客:指在長江以北地區的人。
  • 洛生吟:原指洛陽一帶讀書人的吟詠聲,這裡借指梅秀才的詩才。
  • 罷亞:收割完畢。
  • 鉤輈:鳥鳴聲,這裡是形容竹林中的鳥叫聲。
  • 歸帆:歸航的船。
  • :輕輕擦過。

繙譯

梅秀才年紀輕輕就離開家鄕去求學,如今學成歸來,囊中卻空無一物。他在北方已經很久了,能寫出像洛陽才子那樣的詩篇。稻穀在鞦霜前已收割完畢,竹林裡傳來鳥兒的鳴叫。他的歸航船會落在哪裡呢?應該是掠過那片野梅林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年輕的秀才梅先生學成歸鄕的情景。他雖然貧窮,但滿載學問而歸,顯示出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堅靭的精神。詩中通過“洛生吟”贊美他的才華,以“霜前稻”、“竹上禽”等自然景象烘托出甯靜和諧的鄕村生活,而“歸帆何処落,應拂野梅林”則富有詩意地想象他的歸途,暗示他將以自己的才華給故鄕帶來新的生機。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躰現了詩人對後輩學人寄予的期望與祝福。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