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入西山晚抵墓所
江暄移輕舸,逐若游鯈隊。
風漪俯紛綸,霞郭仰層累。
安櫓緣缺隄,響箯孤翮逝。
蒼山環百里,自然滿靈吹。
長坡槎蘖新,狹谷藥香細。
炊煙劃村落,田水叱牯㹀。
茗亭所識童,爲指飛空翠。
藏鴉喚歸人,墳土萬松氣。
時祀作寒食,及候太早計。
魂危往還路,觀兵烽塵蔽。
玄黃一戰區,坐覩靡寧歲。
詛詐刼寤歌,走險肯擇地。
狂酲蝕道心,祈傍石根瘞。
臨我父母兮,天雲洩微涕。
漠漠荆蔓深,冥冥巒壑睡。
摩碣豺聲前,猶赦老能至。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樓望次韻呈閒止翁 》 —— [ 清 ] 陳三立
- 《 次韻答黃小魯觀察見贈三首 其三 》 —— [ 清 ] 陳三立
- 《 張安國師挽詞 》 —— [ 清 ] 陳三立
- 《 廬夜 》 —— [ 清 ] 陳三立
- 《 熊述陶索題五歲殤兒所摹字二紙附以跨馬小像 》 —— [ 清 ] 陳三立
- 《 鶴亭移監丹徒權關來金陵邀酌水榭寫示雜詠十二篇 》 —— [ 清 ] 陳三立
- 《 丁默存中丞同年乞題所藏四卷子 其二 張力臣處士符山堂圖 》 —— [ 清 ] 陳三立
- 《 病山同年開歲有漢上之行江舟來去未及視我既還滬寄詩相訊酬以此篇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