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

舊燕銜泥繞壁廊,巢痕上下暖斜陽。 將雛棲穩黃金屋,影斷東風五柳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子。
  • 銜泥:用嘴巴叼着泥土。通常燕子會用嘴巴叼取泥土、草莖等材料來築巢 。
  • 巢痕:燕子巢留下的痕跡 。
  • 將雛:帶着幼鳥,「雛」(chú)指幼鳥。
  • 黃金屋:這裏用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說法,代指華麗富貴的房屋。
  • 影斷:身影隔斷,這裏指身影消失。
  • 五柳: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裏提到,因房屋旁有五株柳樹,陶淵明便自號五柳先生,後「五柳」常用來指代隱居之地。

翻譯

昔日的燕子在房屋的壁廊間繞來繞去,嘴裏銜着泥土忙着築巢。那壁上高低錯落的巢痕,在斜陽的餘暉中顯得格外溫暖。如今它們帶着幼鳥安穩地棲息在華麗富貴的屋舍之中,然而,它們的身影卻逐漸在東風吹拂的隱逸之地(五柳旁)消失不見。

賞析

這首詩以燕子築巢、棲息爲線索,描繪了一副靈動又富有深意的畫面。開篇「舊燕銜泥繞壁廊,巢痕上下暖斜陽」,用細膩筆觸描繪出燕子穿梭忙碌的姿態,以及巢痕在斜陽下沐浴着溫暖光輝的場景,營造出一種平和靜謐的氛圍。「將雛棲穩黃金屋」描繪出燕子帶着雛鳥在華麗屋舍中安穩生活,展示出一種滿足的生活狀態。但最後一句「影斷東風五柳旁」陡然一轉,「影斷」暗示着一種消逝與隔斷,「五柳」代表着隱逸的自然天地,燕子身影在「五柳旁」消失,彷彿表達了對自然、自由生活的懷念,也可能隱含着對人們追逐富貴,忘卻自然美好心境的喟嘆。整首詩借燕巢之事,暗示生活變遷、心境轉變,雖短小精悍,但意味深長 。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