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學士先世圖冊圖狀己少壯老之皃凡三浮一桴而度之
至人濟萬物,所貴唯一身。
爲仁信由己,聞風非隱淪。
崢嶸伺恩讐,於世嚮邅屯。
洶呼江海波,高飈捲滄津。
常心秉孤櫂,安瀾出逡巡。
重溟覽無遺,舷歌懽黨鄰。
忠信豈不偉,茲輝照千春。
學士今俊髦,英流扇振振。
規繩述祖德,經猷動皇宸。
斯民久淪胥,何以活吟呻。
猛志颺輕橈,度險如有神。
世業示勿忘,芻言告九賓。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人: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
- 聞風:這裏指聽聞高尚的風範。
- 隱淪:隱居之人 。
- 崢嶸(zhēng róng):指艱難險阻的環境,也有形容局勢嚴峻的意思。
- 恩讎(chóu):恩仇,「讎」同「仇」。
- 邅屯(zhān zhūn):處境艱難困苦。
- 高飆(biāo):狂風。
- 滄津:滄海中的渡口,代指江海。
- 孤棹(zhào):孤舟,「棹」原指船槳,這裏代指船。
- 安瀾:河流平靜,沒有氾濫現象,多比喻社會太平、祥和。
- 逡巡(qūn xún):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
- 重溟(míng):指深海。
- 舷歌:在船上唱歌。
- 黨鄰:親族鄰里。
- 俊髦(máo):指才俊傑出之士。
- 英流:才智傑出的人物。
- 振振:衆多貌。
- 規繩:規矩、法度,這裏指遵循。
- 經猷(yóu):治國的謀略。
- 皇宸(chén):皇宮,借指皇帝。
- 淪胥:陷入困境,這裏指百姓陷入困苦的境地。
- 吟呻:因痛苦而發出的聲音。
- 芻言(chú yán):謙稱自己的言論淺陋,像草野之人所說的話。
- 九賓: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泛指衆多賓客。
翻譯
道德修養極高的人救濟萬物,最爲珍貴的就是依靠自身。踐行仁愛確實全在於自己,聽聞高尚的風範並不一定要做隱居之人。局勢艱難中等待着恩仇的了斷,在世間一直處於艱難困苦的處境。江海涌起洶涌呼嘯的波浪,狂風席捲着滄海的渡口。保持平常之心撐着孤舟,在徘徊間從容地駛出平靜的水域。縱覽深海毫無遺漏,在船上歡歌讓親族鄰里也一同歡樂。忠誠和信譽這難道不偉大嗎?這樣的光輝能夠照耀千秋萬代。瞿學士如今是傑出才俊,衆多才俊人物都振奮而起。遵循規矩來傳述祖先的美德,治國的謀略驚動了皇帝。百姓長久以來深陷困苦,拿什麼來拯救痛苦呻吟的他們。憑藉着壯志揚起輕便的船槳,渡過險阻就像有神明相助一般。家族的事業要告知不要忘記,我這淺陋的話語敬告各位賓客。
賞析
這首詩圍繞瞿學士先世的事蹟圖冊展開,用意深遠。開篇以「至人濟萬物,所貴唯一身」表明了一種自我擔當、積極入世濟世的態度。中間部分運用了諸多意象描繪艱難的世事,如「崢嶸伺恩讎,於世向邅屯。洶呼江海波,高飆卷滄津」描繪出世事艱難、波濤洶涌的景象,隨後又用「常心秉孤棹,安瀾出逡巡」與之形成對比,凸顯了在困境中保持平常之心,從容應對的可貴品質。詩中讚揚了忠信等美德的偉大,「忠信豈不偉,茲輝照千春」表達了對這些美好品德的崇尚。而後描述瞿學士身爲才俊,傳承祖德,心懷治國謀略,引起皇帝關注,以及詩人對解救百姓於水深火熱的殷切期望,「猛志颺輕橈,度險如有神」更是表達出對學士能憑藉壯志和才能,化解艱難困局的期待與讚美。整首詩歌體宏大,既展現世事的複雜艱險,又表達對美德與才俊的讚譽和厚望,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家族功業傳承、社會民生的深切關懷。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