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別山廬有憶瞿相國往與相國過里上塚同時發滬瀆且約同還期冀獲遇於江舟云
羈縶海隅傷老醜,眼覩危亡迫前後。
朝啼暮唶卧胡牀,賸結素心遣文酒。
又驚改火柳條春,清明上塚卜歸人。
公犯洞庭掛帆席,我繞廬阜奔車輪。
自到荒山偶樵牧,日日披襟對拱木。
東風飄接吳楚雲,懸知兩地同歌哭。
頓攜別淚灑林邱,還向天涯一處囚。
袖中哀詠交持誦,萬一相逢江上舟。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十月二十七日江南派送日本留學生百二十人登海舶隆寅兩兒附焉遂送至吳淞而別其時派送泰西留學生四十人亦聯舟 》 —— [ 清 ] 陳三立
- 《 滬居酬乙盦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董卿見訪云今歲可擺落事役重理吟詠調以此詩 》 —— [ 清 ] 陳三立
- 《 立秋日聞蟬同黃篤恭趙放霖范鐘 》 —— [ 清 ] 陳三立
- 《 一雨代閨人 》 —— [ 清 ] 陳三立
- 《 毛公鼎爲寶華盦所藏端忠敏殉節後其家子弟轉售於日本楊君頌清許以同價爭留不得今付搨本屬題悵然占一絕 》 —— [ 清 ] 陳三立
- 《 爲魏公子題李芸父水部畫幅畫有竹石芝水仙 》 —— [ 清 ] 陳三立
- 《 放晴又雨作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