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聆春影圖集者爲弢庵閣學師陶齋尚書蘇堪提刑樂庵工部康伯梅癡劍丞三觀察子勤楨庭兩太守暨余凡十人
大者鯤鵬小斥鷃,各乘天運相遨嬉。
披襟散髮對風物,猥肯齷齪同醯雞。
江南況饒山水窟,當春草樹交芳菲。
閩嶠丈人命游屐,詔以弟子從其師。
探歷橋渠越堞坂,衆巒殊壑籠朝曦。
鍾山氣變最葱蒨,輦道策蹇穿煙霏。
艸間石像未剝蝕,布列犀象爭瑰奇。
孝陵慘澹數百載,龍盤走勢猶見之。
歸途折入半山寺,溪泉㶁㶁鳴城陴。
綠坡構架蔽叢木,小憇腰腳醒肝脾。
萬古一墩俯樵牧,尚想倔强蹲孤羆。
啼鴉引步蜂蝶伴,鑑園在眼觴榼隨。
頓出犖确就夷坦,綴英紫翠環參差。
臨流有會騁逸興,橫舸取影嵌玻璃。
主客次第暱篙槳,瀾漪蕩漾山風吹。
尚書幹略匡時危,吾師汪汪千頃陂。
鄭卿鋒棱斂頰頤,玩世工部霜雪髭。
餘子各負鶱騰姿,各毗狂狷各瘠肥。
孤生折洩號樗散,更倒澗壑供點嗤。
萬牛不博徑寸效,身手慙與羣賢躋。
凌煙生面待藍本,渴羌但解漿流匙。
紀游餞別夕陽裹,一霎勝趣難摹追。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恪士招集小舫泝流至西方寺側縱眺客爲濮青士仇繩之兩詩叟趙仲弢觀察及余凡四人 》 —— [ 清 ] 陳三立
- 《 山行至冷水坑觀姻家卜葬處口占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誦趙堯生胡鐵華楊昀谷夏吷厂唱酬之作次韻書其後 》 —— [ 清 ] 陳三立
- 《 過伯弢晚飲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
- 《 讀侯官嚴氏所譯社會通詮訖聊書其後 》 —— [ 清 ] 陳三立
- 《 長至後七日抵西山謁墓 》 —— [ 清 ] 陳三立
- 《 鹿角夜泊 》 —— [ 清 ] 陳三立
- 《 題趙芝山同年亡室紫瓊夫人梅花小影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