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士招集小舫泝流至西方寺側縱眺客爲濮青士仇繩之兩詩叟趙仲弢觀察及余凡四人

利涉橋頭黃蔑舫,雨細雲昏迷所向。 窺窗踞坐一秃翁,篷底捉袂忘揖讓。 墳索撑腸奮談舌,主客續至逾神王。 當筵鼎俎供行廚,臠牛炙鴨佐醇釀。 我病止飲但快嚼,盡掃數器各引吭。 飯罷腰腳苦拘孿,移棹歌呼就遐曠。 樓臺弄影簾幙垂,溪風漠漠斷絃唱。 沙岸柳行相蔽虧,籬壁豆花有飄颺。 鑑園濠堂是何物,門前贏得魚大上。 折穿狹港跨石梁,競聽波聲投甕盎。 西方寺插叢塚堆,眺覽荒忽窮諸妄。 披襟脫帽走且僵,談詩說鬼興無妨。 迴看鷗鳥帶城陴,巧挾巖巒作帷帳。 祇憐陰蟲滿四野,蒼翠潑眼暝煙漲。 尋常裙屐慣招攜,老輩絕倒茲游創。 異時指取山水窟,摹記二一恐難狀。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