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顧石公 其二

旁擅一洞天,風光屬領管。 歲歲挑菜節,佳客穿戶限。 或歌或聯吟,或罰爵無算。 今春薦盤蔬,馬籃臛羊臠。 轟呼讀書堂,盛極一輩選。 謂當吾未死,勝約歲必踐。 近句爛几案,頷首無可揀。 荏苒越上巳,室邇人已遠。 此士今則無,累歎腸百轉。 江南盛名彥,大都習熟輭。 惟君貶新法,倔强吐忠款。 善敗寧逆覩,口噤不復辨。 君有平生友,鄭卿最繾綣。 耳熟廣坐間,稱君奬其短。 吾意卒不易,攄哀申謇謇。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