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
晴湖爲紙浮屠墨,殘陽染作丹青色。
狎波艇子支筇人,一角孤山那拋得。
攀蘿捫葛照城郭,瘦影搖搖刷深壁。
祇存古木叫鴟鴉,獨對落霞憶鄉國。
誅茅往事不須論,歸徑東風飄淚痕。
朱甍滿眼祠先烈,誰問蓬蒿處士墳。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滬上遇八指頭陀賦詩見詒於燈下和之 》 —— [ 清 ] 陳三立
- 《 泊九江謁壺天遯叟琴心樓一首 》 —— [ 清 ] 陳三立
- 《 雨中自丁家山康廬還飲蒼虯湖居被酒夜歸同閒止作 》 —— [ 清 ] 陳三立
- 《 雪晴樓望 》 —— [ 清 ] 陳三立
- 《 七月十三日偕寬仲宗武登倉園新樓憑眺至月上 》 —— [ 清 ] 陳三立
- 《 孟樂示述意一章託莊生齊物之恉發屈子天問之痛慰薦今昔次韻感酬 》 —— [ 清 ] 陳三立
- 《 六月十八日同子大恪士往游西湖晚抵劉莊月上移棹三潭觀荷 》 —— [ 清 ] 陳三立
- 《 崝廬述哀詩五首 其四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