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上歌
隴上壯士有陳安,軀幹雖小腹中寬,愛養將士同心肝。
驏驄父馬鐵鍛鞍,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
百騎俱出如雲浮,追者千萬騎悠悠。
戰始三交失蛇矛,十騎俱蕩九騎留。
棄我驏驄竄巖幽,天降大雨追者休,爲我外援而懸頭。
西流之水東流河,一去不還奈子何!
阿呼嗚呼奈子乎,嗚呼阿呼奈子何!
拼音
注釋
壯士:一作“健兒”。
有:一作“日”。
“隴上壯士有陳安,軀幹雖小腹中寬,愛養將士同心肝”句:謂陳安對部下寬厚愛護。《晉書》:“(安)善於撫接,吉凶夷險,與衆同之。”
驏驄:青白色相間的駿馬。
父馬:一作“駿馬”,雄馬。
奮如湍:揮動大刀迅疾如流水。形容武藝高強。
盤:旋,舞動。
蕩:衝擊。
決:潰散。
“驏驄父馬鐵鍛鞍,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句:多次發動衝擊,都使敵軍潰敗,其勢不可當。《晉書·載記》,陳安壯健絕人,“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近交則刀矛俱發,輒害五六;遠則雙帶鞋服,左右馳射而走”。
雲浮:形容輕驅疾馳如浮雲迅掠。
悠悠:此處形容追兵衆多,綿延不斷。《晉書·載記》,太寧元年,劉曜親征陳安,圍安於隴城。“安率騎數百突圍而出,乃南走陝中。曜使其將軍平先、邱中伯率勁騎追安。頻戰敗之,俘斬四百餘級。”此二句原無,據《太平御覽》卷三五三、卷四六五引《趙書》補。
三交:三次交鋒。《晉書·載記》:“平先亦壯健絕人,勇捷如飛,與安搏戰,三交,奪其蛇矛而退。”此句原無,據《太平御覽》卷三五三引《趙書》補。
我:此歌者用隴上民衆口吻。下句“我”同。竄巖幽,《晉書·載記》:“會日暮雨甚,安棄馬與左右五六人步逾山嶺,匿於溪澗。翌日尋之,遂不知所在。”此句原無,據《太平御覽》卷四六五引《趙書》補。
懸頭:指被殺害。《晉書·載記》:“會連雨始霽,輔威呼延清尋其徑跡,斬安於澗曲。”
西流之水:指隴水,流入洮水,然後又“東流河”,流入黃河。《太平御覽》作“西流之水去不還。”
阿呼、嗚呼,皆悲痛嘆息聲。兩句原無,據《太平御覽》卷四六五引《趙書》補。
序
這首詩被收入《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是北方秦隴人民爲悼念抗擊匈奴貴族而戰死的晉都尉陳安作。據《晉書·載記》,陳安一度反覆於晉與匈奴族政權前趙劉曜之間,後堅決抗擊前趙,擁戴晉室。323年(晉明帝太寧元年),兵敗而死。“及其死,隴上歌之曜聞而嘉傷,命樂府歌之。”所歌即爲此篇。隴上,指晉秦川隴西(甘肅隴西縣)。
賞析
這首詩爲記實之作,比照《晉書·載記》所載,爲真人真事。但作爲文藝作品,詩將有關素材加以調整、集中,並注入以強烈的感情色彩,故讀來形象鮮明而頗爲感人。詩共分四層。首三句爲第一層,“腹中寬”、“同心肝”,贊其心胸開闊、體恤士卒之帶兵作風。次四句爲第二層,寫其武藝高強、勇猛過人。駿馬鐵鞍、奮力湍急、十蕩十決,都令人想見其英姿雄風。“百騎”以下七句爲第三層,追述其戰死之經過。“爲我外援而懸頭”,這正是民衆悼念陳安之關鍵所在。第四層爲末四句,以流水不返喻斯人永逝。阿呼、嗚呼,反覆迴環,“奈子何”凡三疊,一唱三嘆,感人尤深。全詩以賦爲主,間用比興。筆墨簡練生動,鋪敘揮灑自如,轉接流暢,一氣呵成。對這位一度反覆於晉與前趙間的將領,人們的評價自然會有分歧,但其最後堅決抗擊匈奴而戰死,飽受匈奴貴族欺凌的漢族民衆還是懷念他的,故而“及其死,隴上歌之”(《晉書·載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隴上:泛指今陝北、甘肅及其以西一帶地方。
- 驏驄(chǎn cōng):沒有鞍具或除去鞍具的馬。
- 湍(tuān):急流。
- 丈八蛇矛:又名丈八點鋼矛。古代兵器。
- 蕩:沖殺。
繙譯
隴上有壯士叫陳安,身材雖然短小但腹中寬宏,愛護培養將士們一片赤誠之心。沒有馬具的父馬配上鉄鍛造的馬鞍,七尺長的大刀奮起如急流,丈八蛇矛左右揮舞磐鏇,十次沖擊十次都能決出勝負沒人能觝擋在前。上百的騎兵一同出擊如雲朵飄動,追擊的有千萬騎兵慢悠悠。戰鬭開始三次交鋒就失去了蛇矛,十名騎士都被沖擊衹有九名騎士畱下。拋棄我的驏驄逃竄到山巖幽深之処,天上降下大雨追擊的人停止,爲我在外接應而丟掉頭顱。往西流去的水和往東流的河,一去不廻能把你怎麽辦!哎呀哎呀能拿你怎麽辦,嗚呼哎呀能拿你怎麽辦!
賞析
這首《隴上歌》生動地塑造了陳安這位隴上壯士的形象。詩歌前半部分極力描繪陳安的豪邁氣概與英勇善戰,他短小的身材卻有著寬濶的胸懷,與將士們同心同德,其武器裝備精良,戰鬭時勇往直前。而後描述了激烈戰鬭的場景和他遭遇的睏境。最後通過對流水的感慨以及連連的哀歎,表達了對陳安命運的惋惜和無奈。整首詩氣勢磅礴,語言質樸而有力,充分展現了人們對陳安這位英雄的贊美和懷唸之情。
無名氏的其他作品
- 《 子夜歌 · 今夕已歡別 》 —— [ 南北朝 ] 無名氏
- 《 三洲歌 》 —— [ 南北朝 ] 無名氏
- 《 子夜四時歌 · 春林花多媚 》 —— [ 南北朝 ] 無名氏
- 《 子夜四時歌之鼕歌十七首 》 —— [ 南北朝 ] 無名氏
- 《 子夜四時歌 · 秋風入窗裏 》 —— [ 南北朝 ] 無名氏
- 《 魏故南陽張府君墓誌(又稱《張黑女墓誌》、《張玄墓誌》) 》 —— [ 南北朝 ] 無名氏
- 《 道君曲 》 —— [ 南北朝 ] 無名氏
- 《 嬌女詩 》 —— [ 南北朝 ] 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