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王節士歌

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雲歇山。 秋思不可裁,復帶秋風來。 秋風來已寒,白露驚羅紈。 節士慷慨髪衝冠,彎弓掛若木,長劍竦雲端。
拼音

注釋

臨江王節士歌:據《漢書·藝文志》,有《臨江王及愁思節士歌詩》四篇,此題作《臨江王節士歌》,後人疑陸厥誤合爲一。然原辭已佚,無從考校。 若木:傳說中崑崙山上的神木。

這首詩由秋天的肅殺之景引發出內心的慷慨之情,秋思與壯心相互生發,唱出了一曲悲壯的節士之歌。 詩的開端即以“木葉”、“江波”、“月浦”、“雲山”等景物組成一幅氣象開闊、氣韻悽清的秋景圖。如此秋景,即令人聯想到楚辭《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寂寥意境,又令人生發出“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淒涼意緒。這般“秋思不可裁”,有如縷縷秋風襲上心來,更何況秋露凝衣,更添幾分悲涼。詩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發的濃重秋思,筆調明淨,氣氛淒冷。 後三句的情調一變爲激昂。面對秋景,荊軻一流的節義之士則是另一番感受。“風蕭蕭兮易水寒”,秋風寒水觸動了節義之士的一腔豪情。“彎弓掛若木,長劍竦雲端”二句以浪漫的筆調刻畫了節義之士頂天立地的形象,展示了他們意氣風發,傲視一世的氣概。此詩筆力雄肆,在齊梁時不可多見,所以樑代鍾嶸說陸厥“具識丈夫之情狀”。

陸厥

南朝齊吳郡吳人,字韓卿。陸閒長子。好屬文,五言詩體甚新變。州舉秀才,爲王晏少傅主簿、遷後軍行參軍。嘗與沈約論四聲。東昏侯永元初,父閒被誅,坐系尚方獄。尋遇赦。感慟而卒。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