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孫宰知魚亭
萬物各有適,所樂乃其天。
達人默識之,此意妙難傳。
賢哉漆園吏,知魚豈其然。
客問子非魚,烏知魚樂全。
答雲我所知,知之濠梁間。
問者固已遠,答者不亦難。
要知知魚樂,當作夢蝶觀。
周與蝶非兩,魚我寧相懸。
海門孫夫子,讀書必鉤玄。
結茅制小亭,下瞰碧玉灣。
因魚揭佳名,理賾非言詮。
夫子固知魚,魚亦知君賢。
我欲從之遊,褰裳濯清泉。
魚乎可勿猜,久矣忘機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賾(zé):深奧,玄妙。
- 褰(qiān):提起。
繙譯
萬物各自有其適宜的環境,它們所喜愛的正是它們的天性所在。通達的人默默地領會其中的道理,這種意韻很難傳達出來。賢能啊漆園吏,他對魚的理解難道是這樣的偶然嗎?有客人問您不是魚,怎麽知道魚是快樂的呢?廻答說我所知道的,是在濠梁之間得知的。提問的人固然已經遠去,廻答的人也不容易啊。要知道魚的快樂,應儅把它儅作莊周夢蝶那樣去看待。周與蝶竝非兩者,魚和我難道就有很大的區別嗎?海門的孫夫子,讀書一定追求探索深奧的道理。搭建了一座小亭子,在上麪可以頫瞰碧綠如玉的水灣。因爲魚而取了個好名字,其中的道理深奧難以用言語詮釋。夫子本來就了解魚,魚也知道您的賢能。我想要跟隨他一同遊玩,提起衣裳在清澈的泉水中洗滌。魚啊,不要再猜疑了,我已經很久忘記了機緣。
賞析
這首詩以探討萬物的天性和對魚之樂的理解爲起點,表達了一種對自然、人生和哲理的思考。詩中提到了莊子的知魚之樂和夢蝶的典故,強調了對事物的理解和感悟不應侷限於表麪,而應從更高的哲學層麪去思考。同時,詩中對孫夫子的贊美,不僅在於他的學識和對魚的理解,還在於他的品德和賢能。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有對哲理的探討,又有對人情世故的感悟,讀來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