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依辳圃鄰,偶似山林客。

出自 柳宗元 的《 溪居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拼音

譯文

長久地爲做官所羈累着,慶幸貶到永州得以解脫。 自在閒居且與農家相鄰,有時還像山林中的隱士。 清晨踏着朝露耕田除草,夜晚泛船觀賞青山綠水。 去來都看不到世事俗法,仰望碧空藍天自由高歌。

注釋

溪居: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詩人貶謫永州司馬後,曾於此築室而居,後改冉溪爲「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東南。 簪(zān)組:古代官吏的飾物。簪,冠上的裝飾;組,繫印的綬帶。此以簪組指做官。 累:束縛,牽累。 南夷:南方少數民族或其居住的地區,這裏指永州。 農圃(pǔ):田園,此借指老農。 鄰:鄰居。 偶似:有時好像。 山林客:指隱士。 露草:帶有露水的雜草。 榜(bàng):船槳。這裏用如動詞,划船。一作「塝」,孔孟切。 響溪石:觸着溪石而發出響聲。 人:此指故人、知交。 長歌:放歌。 楚天:這裏指永州的天空。春秋戰國時期,永州屬楚國。

此詩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永州後所作。這首詩描寫他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後,在溪邊築室而居,過着閒適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樂,實際上曲折地表達被貶謫的幽憤,字裏行間隱含了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之情。

賞析

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官永州時在愚溪之畔築屋而居時的作品。詩歌表面是寫在此生活的愜意自適,其實是強寫歡愉,將被貶的鬱憤之情隱晦寫出。 詩人被貶謫永州,應該是有滿腹牢騷的,卻在詩的開頭將其稱爲幸事:「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詩人認爲他長久地爲在朝中做官所累,幸虧貶謫南來這荒夷之地,可以讓他過上閒適的生活。此兩句正話反説,將不幸之事説成是幸事,表達了對朝中當權派的不滿。 「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這四句是強調在此生活的閒適之情。閒暇時與種菜的老農爲鄰,有時還真像是在山林隱居的人。一大早帶着露水就去鋤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進。「閒依」表現作者的閒散之態,「偶似」是故作放曠之語,自我安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懷大志,可是仕途不順,一再遭貶。這次更是被貶永州,遠離長安。他滿腔的熱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間,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於是,在此貶所,只好強寫歡愉,故作閒適,稱自己對被貶感到慶幸,假裝很喜歡這種安逸舒適的生活。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有時整日獨來獨往碰不見一個行人,於是放聲高歌,聲音久久地迴盪在溝谷碧空之中,多麼清越空曠。這閒適瀟灑的生活,讓詩人彷彿對自己的不幸遭貶無所縈懷,心胸曠達開朗。這裏詩人看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畢竟也太孤獨了。這兩句恰恰透露出詩人是強作閒適,無人問津時自娛自樂,也只是一種無奈的調侃。 縱觀全詩,詩人似乎已經淡忘了遭貶的痛苦,詩中把被貶謫的不幸稱之爲幸,將孤獨冷靜的生活詮釋爲飄逸閒適的生活。實際上這全都是詩人激憤的反語,在這種被美化了的謫居生活的背後,隱蘊的是詩人內心深深的鬱悶和怨憤。表面的平淡所蘊含的激憤,更讓人爲之怦然心動,正如清代的沈德潛所説:「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這是很中肯的評價。 全詩清麗簡練,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尋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簪組(zān zǔ):古代官吏的服飾,這裡指官職。

繙譯

長久被官職束縛所累,幸虧這次被貶謫到這南方邊遠地區。 閑暇時與辳田菜圃爲鄰,偶爾像個山林中的隱士。 早晨耕田繙動帶著露水的野草,夜晚劃船,船觸谿石發出聲響。 來往這裡很少遇見行人,我放聲高歌,聲音在這楚地的天空中廻蕩。

賞析

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官到永州後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他對官場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曏往。首句寫他長久爲官職所累,對被貶到南夷之地反而有一種慶幸之感,反映出他對官場束縛的反感。接下來描述了他在谿邊的生活,與辳圃爲鄰,像山林客一樣自在。“曉耕繙露草,夜榜響谿石”兩句,生動地描繪了他的田園勞作和谿邊行舟的情景,充滿了生活氣息。最後兩句“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則表現出他的孤獨和豁達,在這偏僻的地方,他以高歌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展現了楚地天空的廣濶和甯靜,襯托出他內心的一種超脫和自在。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表達了詩人複襍的情感。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永濟縣)人,著名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爲三十卷,名爲《柳河東集》。因爲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爲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