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送我君出戶時,何言淹留節回換。

出自 南北朝鮑照 的《 擬行路難(其八)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簸盪落西家。 西家思婦見悲惋,零淚沾衣撫心嘆。 初送我君出戶時,何言淹留節回換。 牀蓆生塵明鏡垢,纖腰瘦削髮蓬亂。 人生不得恆稱悲,惆悵徙倚至夜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妖冶:豔麗。
  • 簸盪:飄蕩,動盪。
  • 淹留:長期逗留,羈留。

翻譯

庭院中有五株桃樹,其中一株先開花了。在陽春二三月豔麗之時,花隨風飄蕩落到了西邊人家。西邊人家的思婦看到了感到悲傷惋惜,淚水零落沾溼衣服,撫摸着胸口嘆息。當初送我的夫君出門的時候,哪裏說過會長期逗留直到季節變換。牀榻上已落滿灰塵,明鏡也佈滿污垢,纖細的腰肢變瘦,頭髮蓬亂。人生不能長久如意真是可悲,惆悵徘徊一直到半夜。

賞析

這首詩以中庭的桃樹先開花,卻被風吹落到西家爲開頭,引出了西家思婦的傷感。她想起送夫君出門時的情景,而如今夫君久留未歸,自己只能在孤寂中面對滿是灰塵的房間,形容憔悴。詩中表達出對人生不如意的感慨和悲嘆,通過描寫思婦的境遇和內心活動,展現了一種哀怨、惆悵的情緒,氛圍較爲淒涼。最後思婦的惆悵徘徊至夜半,更是強化了這種孤獨失落的情感。整個詩作意境深邃,富有感染力。

鮑照

鮑照

南朝宋詩人,字明遠,人稱鮑參軍,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蘭陵縣長城鎮)。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劉義慶以他爲國侍郎。其後成爲太學博士、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鎮荆州時,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勛爲正統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殺凶暴的前廢帝劉子業,自立爲帝),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爲劉子勛年號)。劉子勛與劉子頊在同年兵敗被殺,鮑照也在劉子頊的軍中被亂兵殺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