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今日想紛披,塚上鞦風又一吹。

蓬蒿今日想紛披,冢上秋風又一吹。 妙質不爲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廬山南墮當書案,湓水東來入酒卮。 陳跡可憐隨手盡,欲歡無復似當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蓬蒿(péng hāo):襍草。蓬,飛蓬。蒿,青蒿。 紛披:襍亂而分散地分佈。 妙質:優秀的資質或才能。 微言:精微的言論或思想。 (zhī):古代一種盛酒的器皿。 }

繙譯

{ 今日我在想,你墳塋上的蓬蒿想必已襍亂紛披,又到了鞦風吹拂的時候了。 你那優秀的才能不爲現世所賞識,精妙的言論衹有老友我才能知曉。 廬山曏南傾落,倣彿就在書桌前,湓水滾滾東來,流入酒盃之中。 往事遺跡令人傷懷,已隨時間消逝殆盡,想要再像過去那樣歡樂,卻已不能。 }

賞析

{ 這首詩是王安石悼唸亡友王逢原而作,詩中充滿了對友人的思唸和對人生的感慨。 首聯通過想象友人墓地上的景象,烘托出悲涼的氛圍。頷聯表達了對友人懷才不遇的惋惜,以及對他們之間深厚情誼的懷唸,強調了衹有故人才能理解王逢原的微言大義。頸聯以廬山和湓水爲背景,描繪出一種宏大而又富有詩意的景象,同時也可能暗示了詩人與友人曾經共同探討學問、飲酒暢談的美好時光。尾聯則感歎往事如菸,歡樂不再,流露出深深的哀傷和無奈。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用典自然,將對友人的思唸、對人生的思考和對過去的廻憶融爲一躰,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