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春風二頃田,遠紅塵千丈波,倒大來閒快活。

兩鬢皤,中年過,圖甚區區苦張羅。人間寵辱都參破。種春風二頃田,遠紅塵千丈波,倒大來閒快活。 帶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秋。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死後休。
拼音

注釋

兩鬢皤:兩邊的鬢毛已經白了。 “圖甚”句:貪圖甚麼小小的功名富貴,要去苦苦的籌計呢!區區,辛辛苦苦的意思。柳永《滿江紅》:“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云泉約。” 參破:看破,大徹大悟。 倒大來:極大啊。趙必王象《賀新郎》:“戶外紅塵飛不到,受人間倒大清閒福。”來,語氣詞。 孤館寒食:孤獨寂寞的旅館裏度過寒食節。寒食,節令的名稱,在清明的前一天。相傳介之推因爲沒有受到封賞,逃入深山,抱木自焚。晉文公爲了悼念他,下令在這一天禁止舉火,大家吃一天冷食。 枕上憂:意即夢中的憂慮。徐再思《水仙子》:“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馬上愁:在路途奔波中所引起的愁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pó):白色。
  • 區區:形容數量少或不重要。
  • 倒大來:極大。

繙譯

兩鬢已經白了,中年已經過去了,追求什麽小小的忙碌奔波。人間的寵愛和屈辱都已經看透。種兩頃春風吹拂的田,遠離那紅塵萬丈的波瀾,倒是非常悠閑快活。帶著月光前行,披著星星奔走,在孤獨的館捨裡度過寒食節,又到了故鄕的鞦天。妻子兒女胖了,自己卻消瘦了。睡在牀上擔憂,騎在馬上發愁,直到死後才罷休。

賞析

這首曲子分兩段,前一段表達了對世俗奔波和功名利祿的看破,希望過一種簡單自在的田園生活,遠離塵世紛擾,躰現出一種淡泊甯靜的心境。後一段則描寫了爲生活奔波的辛苦和勞累,以及對家人的牽掛,反映出生活的艱辛和無奈。整首曲子語言質樸,情感真摯,生動地描繪了一種對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既有著對自由的曏往,又有著對現實的無奈,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馬致遠

馬致遠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