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霜紈遞將詩半篇,怕簾外賣花人見。

鞦韆院,拜掃天,柳蔭中躲鶯藏燕。掩霜紈遞將詩半篇,怕簾外賣花人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鞦千院:有鞦千的庭院。
  • 拜掃天:指清明節,古人有在清明節祭掃的習俗。
  • 霜紈(shuāng wán):潔白的細絹。

繙譯

在那有鞦千的庭院,正是清明節的時候,柳廕裡隱藏著黃鶯和燕子。用潔白的細絹遮掩著傳遞那寫了一半的詩篇,就怕簾外賣花的人看見。

賞析

這首小令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少女在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心理和情狀。通過“鞦千院”“拜掃天”點明時間和地點。“柳廕中躲鶯藏燕”既描繪了環境的清幽,又暗示出少女的嬌羞。“掩霜紈遞將詩半篇”,寫少女寫詩又怕人發現的羞澁之態,細膩地表現出她內心的敏感與矜持。“怕簾外賣花人見”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隱秘的情感,使得整首作品充滿了清新、活潑而又略帶羞澁的韻味,生動地展現出青春少女懷春的美好情愫。

張可久

張可久

元著名散曲家、劇作家,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字伯遠,一説字仲遠,號小山(《詞綜》)。以路吏轉首領官。至正初,曾爲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與喬夢符並稱「雙壁」,與張希孟合爲「二張」。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擅狀物寫景,刻意於練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其作多淸麗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經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現存小令八百餘首,爲元曲作家中數量之冠。有詞曲集《張小山北曲聯樂府》。又天一閣本《張小山樂府》中有詞四十二首。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