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爲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爲棄井也。

孟子曰:“有爲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爲棄井也。”
拼音

譯文

孟子說:“做事情好比挖井,挖得很深還見不到泉水,仍是一口廢井。”

注釋

闢:通“譬”。 軔(rèn):通“仞”,古代長度單位,具體長度說法不一,通常認爲一仞七尺或八尺。

賞析

孟子運用巧妙的比喻,本意在於說明辦事治學需有恆心,要有始有終,不可半途而廢。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