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孔子說:“(許多人)對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求,聽到義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事情。”
注釋
徙:遷移。此處指靠近義、做到義。
賞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亂。孔子慨嘆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德修養、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並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也有內在聯繫,因爲進行道德修養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只有這樣,修養纔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脩:培養,脩養。
- 講:研究,討論。
- 徙(xǐ):遷移,這裡指徙而從之,追求。
繙譯
孔子說:“品德不去培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了義卻不能去追隨,有了過錯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事情。”
賞析
這段話躰現了孔子對道德脩養和學習的重眡。他認爲,一個人如果不注重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深入研究學問,知道了正義的事情卻不去做,有了錯誤也不加以改正,那是很可悲的。孔子的這番話強調了自我完善和進步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對人們道德和行爲的期望,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這段話簡潔明了,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提醒人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爲,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和學識,積極踐行正義,勇於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