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艮上兌下,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拼音
譯文
損卦:獲得俘虜,大吉大利,沒有災禍,如意的佔問。有利於出行。有人送來兩盆食物,可以用來宴享。
初九:祭祝是大事,要趕快去參加,纔沒有災禍。但有時可酌情減損祭品。
九二:吉利的佔問。出討他國,兇險。有時不能減損,要增益。
六三:三人同行必有一人因看法不一而被孤立,一人獨行遇人可以作伴。
六四:減輕疾病,要趕快祭神,纔會病癒,沒有災禍。
六五:有人送給價值十朋的大龜,不能不要。大吉大利。
上九:不增不減,完全依舊。沒有災禍,佔得吉兆。有利於出行,可以獲得單身奴隸。
注釋
損:減損。全卦的內容是說明損與益兩個對立方的關係。
曷:用作“瞌”,意思是送食物。
簋(gui):裝飯的器物。
享:宴享,祭享。
已:用作“祝”,意思是祭耙。
遄(chuan):快,速。
損:減輕,消除。
使:使人祭把。
有喜:這裏指病癒。
益之:送給。
朋:朋貝,貨幣,十枚一串貝爲朋。
違:離去。
弗損益之:意思是說不減少不增加。
臣:奴隸。
家:家人。
無家:沒有家人,意思是說單身漢。
賞析
損和益,一減一增,被當作兩個相互聯繫的方面,既是對立的,又可以相互轉化;或減或增,或減中有增,增中有減,或不增不減。如何取捨,如何抉擇,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要依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在對立雙方中尋求一個恰到好處的度,是我們的祖先喜歡並擅長的思維方式和處世爲人的態度。他們從不走極端,從不抓住一方面緊緊不放,也不習慣窮很究底或以毒攻毒,雪上加霜。這讓人不由自主聯想到走鋼絲:主旨是保持平衡狀態,穩住不致掉下來;向左邊斜了就往右一點,向右邊歪了就往左傾一些,不偏不倚正是所需的“度”。
國人傳統的智慧、技巧、知識都用在了保持這個恰到好處的度上。人生的過程彷彿就是一個走鋼絲的過程,雖然很累,但四平八穩,沒有大起大落,大災大難,於是就心安理得了。
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保守的。它排斥進取、冒險、衝刺、拼搏,固守自我封閉的心態,好靜不好動,使人老態龍鍾,生氣全無。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爲“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爲文王。
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爲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