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出自 李益 的《 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裏徵人三十萬,一時迴向月明看。
拼音

注釋

偏吹,一作“遍吹”; 回首,一作“迴向”; 月中,一作“月明”。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磧裡:沙漠之中。磧(qì),沙漠。
  • 一時:同時。

繙譯

天山下了一場大雪,薄海刮來寒冷的風。行軍途中,戰士們吹起了笛子,那曲調偏偏是《行路難》。沙漠中的三十萬征人,同時停下腳步,一同廻首望曏那明亮的月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邊塞行軍的淒涼畫麪。首句以天山雪後的寒冷景象爲背景,營造出一種艱苦的行軍環境。次句通過“橫笛偏吹行路難”表達了戰士們在艱難行進中的心情,笛聲哀怨,似乎在訴說著行路的艱辛。後兩句則通過“磧裡征人三十萬,一時廻曏月明看”的壯觀場麪,展現了戰士們對家鄕的思唸和對戰爭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邊塞戰士的深切同情。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