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暝色(míng sè):暮色,夜色。
- 高齋(gāo zhāi):高雅的書房或居所。
- 水門(shuǐ mén):水邊的門。
- 薄雲(báo yún):稀薄的雲。
- 巖際(yán jì):岩石的邊緣。
- 孤月(gū yuè):孤獨的月亮。
- 浪中翻(làng zhōng fān):在波浪中翻滾。
- 鸛鶴(guàn hè):兩種水鳥,常用來象徵高潔。
- 豺狼(chái láng):野獸,常用來比喻兇殘的人。
- 戰伐(zhàn fá):戰爭。
- 乾坤(qián kūn):天地,比喻國家或世界的局勢。
翻譯
夜色漸漸籠罩了山間的小徑,我的書房緊鄰着水邊的門。 稀薄的雲層似乎在岩石邊緣停歇,孤獨的月亮在波濤中翻滾。 鸛鶴在空中追逐卻顯得異常安靜,而豺狼爲了爭奪食物而喧鬧不已。 我因憂慮戰爭而夜不能寐,感到自己無力改變這動盪的天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江邊閣樓上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代的深切憂慮和無力感。詩中「暝色延山徑」與「高齋次水門」構建了一幅寧靜而略帶孤寂的夜景,而「薄雲巖際宿,孤月浪中翻」則進一步以雲月之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不安。後兩句「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通過對比,象徵了高潔與兇殘的對立,反映了社會的動盪與混亂。結尾的「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與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