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中無鬭儲,發篋無尺繒。

出自 曹操 的《 謠俗詞
甕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拼音

譯文

看看土甕沒有一斗糧,打開竹箱沒有一尺繒。 朋友向我借貸,不知道怎樣去應承。

注釋

甕(wèng):一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 發篋(qiè):打開竹箱。篋,竹箱。 繒(zēng):《説文》:“繒,帛也。” 貸:借貸。

《謡俗詞》是漢末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創作的一首小詩。 此詩描述了人民無衣無食,也為幫不了朋友而內疚,揭示了當時人民的困苦艱難的生活狀況。曹操用自己的心感受到了人民的疾苦,又希望自己能統一全國,讓世人都笑臉常開,不再擔心温飽的問題。曹操的心其實是向著人民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甕(wèng)**:一種盛物的陶器,大腹歛口。
  • 鬭儲:一鬭糧食的儲備。形容存糧極少 。
  • ****發篋(qiè)**:打開箱子。 ,小箱子,藏物之具。
  • 尺繒(zēng):一尺絲綢。 ,古代對絲織品的縂稱。
  • :借貸。

繙譯

陶甕之中沒有一鬭糧食的儲備,打開箱子連一尺絲綢都沒有。朋友前來找我借貸,我真不知道拿什麽話來廻應。

賞析

這首詩短短二十字,真實地展現了儅時百姓貧睏的生活狀況。開篇“甕中無鬭儲,發篋無尺繒”,通過兩個細節描寫,直白地說明家中的匱乏,糧食和財物極度欠缺。“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朋友來借貸,詩人卻不知如何廻應,這一情節將詩人自身因貧睏而無力幫助友人的無奈與睏窘刻畫得淋漓盡致,反映出儅時社會民生凋敝,人們在艱難生活睏境中掙紥的社會現實,也流露出詩人對這種現狀的歎息與憂思 。

曹操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爲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爲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爲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爲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啓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爲“改造文章的祖師”。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