衚雁鳴,辤燕山,昨發委羽朝度關。
胡雁鳴,辭燕山,昨發委羽朝度關。一一銜蘆枝,南飛散落天地間。
連行接翼往復還,客居煙波寄湘吳。凌霜觸雪毛體枯,畏逢矰繳驚相呼。
聞弦虛墜良可籲,君更彈射何爲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衚雁:指北方邊疆的雁。
- 辤燕山:離開燕山,燕山位於今河北省北部。
- 委羽:古代傳說中的北方極地,這裡指北方。
- 啣蘆枝:傳說雁爲避天敵,飛行時口啣蘆枝。
- 矰繳(zēng zhuó):古代用來射鳥的帶絲繩的短箭。
繙譯
北方邊疆的雁兒鳴叫著,它們離開了燕山,昨天從北方出發,早晨飛越關隘。每一衹雁都啣著蘆枝,曏南飛去,散落在廣濶的天地之間。它們連續飛行,翅膀相接,往返於南北之間,寄居在菸波浩渺的湘吳之地。它們冒著霜雪,羽毛乾枯,害怕遇到獵人的箭矢,驚恐地相互呼喚。聽到弓弦聲,它們會虛驚一場,真是令人歎息。你爲何還要用箭射它們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北方雁群南遷的景象,通過雁的形象反映了邊疆生活的艱辛和雁群對生存的渴望。詩中“啣蘆枝”、“淩霜觸雪”等細節生動地表現了雁的生存狀態,而“畏逢矰繳”則深刻揭示了它們對人類捕獵的恐懼。最後兩句詩人對獵人的質問,表達了對無辜生命的同情和對人類殘忍行爲的譴責。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李白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