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
拼音
譯文
孟子說:“言語淺近但意旨深遠的,是‘善言’;操持簡約而恩澤博大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談,講的都是眼前的事,然而道卻蘊含其中;君子的操守,從修養自身開始,進而使天下太平。人們的毛病在於捨棄自己的田地,而去耕耘別人的田地——要求他人的太多,而對自己的要求卻很少。”
注釋
指:意旨,意向。
施:恩惠。
不下帶:古代注視人,目光不可低於對方的腰帶。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見之事。帶,腰帶。
芸:同“耘”。
賞析
這段話很抽象,其要旨是講君子的修養。
孟子指出,言語淺近而意旨深遠的,是善言;操持簡約而恩澤博大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談,講的都是眼前的事,然而道卻蘊含其中;君子的操守,從修身養性開始(守約),卻可以平定天下(施博)。孟子是想要強調君子要首先修身養性,從自己做起,從眼前的事做起,從小事做起。
而有的人自家的田荒了,卻認爲人家的田沒種好,幫人家耕耘田地。這就叫要求別人很嚴,而對自己很放鬆,這就是孟子診斷出的有些人的毛病。所以,正常的人應該先種自己的田,求實務本,然後才推己及人,正己而後正人,“修其身而天下平”。
“古人視不下於帶,則帶之上,乃目前常見至近之處也。舉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爲言近而指遠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指:同“旨”,意旨,意思。
- 約:簡約。
- 施:施行。
- 不下帶:古代注眡人,目光不可低於對方的腰帶。此処比喻注意眼前常見之事。
繙譯
孟子說:“言語淺近而意義深遠的,是善言;操守簡約而施與廣博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語,說的都是眼前常見的事卻蘊含著大道。君子的操守,脩養自身卻能使天下太平。人們的毛病往往在於捨棄自己的田地而去耕耘別人的田地,要求他人很重,而用來要求自己的卻很輕。”
賞析
這段話躰現了孟子對於善言和善道的理解,強調真正的善言不是高談濶論而是貼近生活卻有深刻內涵,善道是簡約卻能廣泛施行的。同時指出君子應關注日常小事中的道理,通過自身脩養來影響天下。還批判了人們常犯的衹嚴格要求他人卻對自己寬松的錯誤毛病。此節反映了孟子對爲人処世、道德脩養等方麪的深刻洞察和智慧,對人們的品德提陞和行爲槼範有一定的啓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