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三十二節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說:“言語淺近但意旨深遠的,是‘善言’;操持簡約而恩澤博大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談,講的都是眼前的事,然而道卻蘊含其中;君子的操守,從修養自身開始,進而使天下太平。人們的毛病在於捨棄自己的田地,而去耕耘別人的田地——要求他人的太多,而對自己的要求卻很少。”
注釋
指:意旨,意向。
施:恩惠。
不下帶:古代注視人,目光不可低於對方的腰帶。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見之事。帶,腰帶。
芸:同“耘”。
賞析
這段話很抽象,其要旨是講君子的修養。
孟子指出,言語淺近而意旨深遠的,是善言;操持簡約而恩澤博大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談,講的都是眼前的事,然而道卻蘊含其中;君子的操守,從修身養性開始(守約),卻可以平定天下(施博)。孟子是想要強調君子要首先修身養性,從自己做起,從眼前的事做起,從小事做起。
而有的人自家的田荒了,卻認爲人家的田沒種好,幫人家耕耘田地。這就叫要求別人很嚴,而對自己很放鬆,這就是孟子診斷出的有些人的毛病。所以,正常的人應該先種自己的田,求實務本,然後才推己及人,正己而後正人,“修其身而天下平”。
“古人視不下於帶,則帶之上,乃目前常見至近之處也。舉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爲言近而指遠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指:同「旨」,意旨,意思。
- 約:簡約。
- 施:施行。
- 不下帶:古代注視人,目光不可低於對方的腰帶。此處比喻注意眼前常見之事。
翻譯
孟子說:「言語淺近而意義深遠的,是善言;操守簡約而施與廣博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語,說的都是眼前常見的事卻蘊含着大道。君子的操守,修養自身卻能使天下太平。人們的毛病往往在於捨棄自己的田地而去耕耘別人的田地,要求他人很重,而用來要求自己的卻很輕。」
賞析
這段話體現了孟子對於善言和善道的理解,強調真正的善言不是高談闊論而是貼近生活卻有深刻內涵,善道是簡約卻能廣泛施行的。同時指出君子應關注日常小事中的道理,通過自身修養來影響天下。還批判了人們常犯的只嚴格要求他人卻對自己寬鬆的錯誤毛病。此節反映了孟子對爲人處世、道德修養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和智慧,對人們的品德提升和行爲規範有一定的啓示意義。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萬章上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萬章上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