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路弔民殘。

出自 李鴻章 的《 臨終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
拼音

注釋

寰海:一作“海外”。 紛未已:一作“猶未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勞勞:指辛勞、勞碌。

翻譯

馬車奔走勞累從未離開過馬鞍,到了面臨大事的時候才知道一死也並非那麼容易。三百年來爲國家的發展遲緩而悲傷,在八千里外對百姓的困苦殘敗進行憑弔。秋風中持着寶劍我這個孤臣落下淚水,落日下(大將)站在旌旗環繞的將壇上。全國範圍內的戰亂紛紛還沒有停止,各位不要當作平常事來看待。

賞析

這首詩是李鴻章對自己一生的感慨和對國家局勢的憂慮。詩中表達了他一生奔波操勞,直到臨終才意識到死亡並非易事。他爲國家幾百年來的狀況而痛心,對遠方百姓的悲慘境遇充滿同情。秋風、落日等景象烘托出淒涼的氛圍,凸顯他作爲孤臣的悲哀。最後他提醒衆人面對仍在持續的戰亂和紛擾不能等閒視之。整首詩展現了李鴻章在生命盡頭複雜的情感和對國家命運的深深關切。

李鴻章

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 作爲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爲“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爲“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爲“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爲“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