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扶菰童,西湖採菱芰。不持歌作樂,爲持解愁思。
【其一】
泛舟採菱葉,過摘芙蓉花。
扣楫命童侶,齊聲採蓮歌。
【其二】
東湖扶菰童,西湖採菱芰。
不持歌作樂,爲持解愁思。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泛舟:行船;坐船遊玩。泛,漂流。
菱葉:菱角的葉子。
過摘:路過採摘。
芙蓉花:荷花。
扣楫:叩擊舟楫。扣,敲擊。楫,側劃的短船槳。《韻會》:“棹,短曰楫,長曰棹。”
童侶:童僕和伴侶。船童和侶伴。童,舊時未成年的僕人。
採蓮歌:古《採蓮曲》。採蓮,採摘蓮子。
扶:手扶着。
菰童:採摘茭白的船童。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裏,嫩莖稱“茭白”、“蔣”,可做蔬菜。果實稱“菰米”,“雕胡米”,可煮食。
菱芰:菱角。芰,古書上指菱。
不持:不手持(菱角)。
歌:唱歌。
作樂:行樂,取樂。尋求歡樂。
爲持:爲了手持(菱角)。
解:解脫。開解。
愁思:憂愁的思緒。憂慮。愁苦的思念。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泛舟:乘坐小船在水麪行駛。
- 採菱葉:古代江南水鄕的一種勞動,採摘菱角的葉子。
- 芙蓉花:即荷花,因其美麗而常被詩人們歌詠。
- 釦楫:敲打船槳,表示指揮或呼喚。
- 童侶:幼小的同伴,這裡指一同工作的孩子們。
- 齊聲:一起發出聲音。
- 菰童:指年輕的男僕或童工,菰是一種水生植物,古人常用來比喻質樸的年輕人。
- 菱芰:菱和芰都是水生植物,菱是菱角,芰是菱角葉。
- 持:拿,此処意爲用作。
- 解愁思:排解心中的憂愁。
繙譯
乘著小船採摘菱角葉,順手摘取那盛開的荷花。敲擊船槳召喚小夥伴,他們一齊唱起歡快的採蓮歌。 東湖邊的小夥子們採摘菱角,西湖邊的姑娘們則摘取菱葉。他們不是爲了取樂而唱歌,而是借歌聲來排解心中的憂鬱。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鄕的田園畫卷,通過孩子們泛舟採蓮的生動場景,展現了古代鄕村生活的和諧與純真。"釦楫命童侶,齊聲採蓮歌",畫麪生動活潑,充滿童趣。詩人以“解愁思”暗寓孩子們可能麪臨的辛勞生活,以及通過歌唱來尋求心霛慰藉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富有生活氣息,讓人感受到那份淳樸的人情和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