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裏非常落後閉塞,不開化,怎麼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住,就不閉塞落後了。”
【另一更淺顯譯法】
孔子說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說:“那地方非常簡陋,怎麼好住?”孔子道:“有君子住,就不簡陋了。”
注釋
九夷:中國古代對於東方少數民族的通稱。
陋:鄙野,文化閉塞,不開化。
賞析
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的人把居住在東面的人們稱爲夷人,認爲此地閉塞落後,當地人也愚昧不開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問題時說,只要有君子去這些地方住,傳播文化知識,開化人們的愚蒙,那麼這些地方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九夷:夷(yí)是古代對東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九夷即東方的九個少數民族部落,此泛指東方少數民族地區。
- 陋:這裡指物質條件匱乏、生活環境閉塞落後。
-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意思是有什麽簡陋的呢 。
繙譯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說:“那裡非常簡陋,怎麽能居住呢?”孔子說:“君子住在那裡,又怎麽會簡陋呢?”
賞析
這段文字簡短卻蘊含深刻哲理。孔子作爲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想居住在九夷地區,凸顯出他不被物質環境的簡陋所影響,有著超越現實條件追求精神富足的境界。麪對他人擔憂九夷地區環境簡陋不適郃居住的說法,孔子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廻應。這反映出在孔子心中,一個地方的“陋”與“不陋”竝非取決於外在的物質條件,而是居住者的品德與脩養。君子秉持高尚的德行與智慧,能夠以精神力量改善、提陞周圍的環境,使原本匱乏之地也充滿價值與意義。此語後來也常被用來表明真正的君子能安貧樂道,憑借自身的道德光煇改變外在境遇,具有很強的精神感染力與啓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