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㠯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迴風兮載雲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與女沐兮咸池,晞女髮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旌,登九天兮撫彗星。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爲民正。
拼音

譯文

秋天的蘭草和細葉芎藭,遍佈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嫩綠葉子夾着潔白小花,噴噴的香氣撲向面孔。 人們自有他們的好兒好女,你爲什麼那樣地憂心忡忡? 一片片秋蘭青翠茂盛,嫩綠葉片中伸出着花的紫莖。 滿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忽然間都與我致意傳情。 我來時無語出門也不告辭,駕起旋風樹起雲霞的旗幟。 悲傷莫過於活生生的離別,快樂莫過於新結了好相識。 穿起荷花衣繫上蕙草帶,我忽然前來又忽然遠離。 日暮時在天帝的郊野住宿,你等待誰久久停留在雲際? 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頭,到日出之處把頭髮晾乾。 遠望美人啊仍然沒有來到,我迎風高唱恍惚幽怨。 孔雀翎制車蓋翠鳥羽飾旌旗,你升上九天撫持彗星。 一手直握長劍一手橫抱兒童,只有你最適合爲人作主持正!

注釋

秋蘭:古所謂蘭草,葉莖皆香。秋天開淡紫色小花,香氣更濃。古人以爲生子之祥。 麋蕪(mí wú):即「蘼蕪」,細葉芎藭,葉似芹,叢生,七、八月開白花。根莖可入藥,治婦人無子。以下六句爲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 華:原作「枝」,《楚辭考異》引一本作「華」。王逸《楚辭章句》釋此句爲「吐葉垂華」,則本作「華」,今據改。 襲:指香氣撲人。 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謂。 夫:發語詞,兼有遠指作用。 㠯(yǐ):同「以」。 蓀(sūn):溪蓀,石菖蒲,一種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貴者,詩中指少司命。 何以:因何。 青青:借爲「菁菁」,茂盛貌。以下三節爲少司命所唱。 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婦女。 忽:很快地。 余:我,少司命自謂。 目成:用目光傳情,達成默契。 儵(shū):同「倏」,迅疾的樣子。 逝:離去。 君:少司命指稱大司命。須: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結束後升上雲端等待,故少司命這樣問。此句後原有「與女游兮九河,衝風至兮水揚波」,王逸無注。《考異》云:「古本無此二句。」按:「與女」二句與《河伯》中二句重復,當是由《河伯》所竄入,今刪。 女(rǔ):汝。 咸池:神話中天池,太陽在此沐浴。以下二節爲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晞(xī):曬乾。 陽之阿(ē):即陽谷,也作暘谷,神話中日所出處。 美人:此處爲大司命稱少司命。大司命在雲端,少司命尚在人間受祭,所以大司命這樣説。 怳(huǎng):神思恍傯惆悵的樣子。 浩歌:放歌,高歌。 孔蓋:孔雀毛作的車蓋。 旍(jīng):同「旌」,翠旍,翠鳥羽毛裝飾的旌旗。 九天:古代傳説天有九重。此處指天之高處。 撫:持。 竦(sǒng):肅立,此處指筆直地拿着。 擁:抱着。 幼艾:猶長幼。王叔師注:「幼,少也;艾,長也。」唐·白樂天 《畫西方幀記》:「無賢愚,無貴賤,無幼艾。」 正:主也。

賞析

此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靈子)與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對唱。其末云:「蓀獨宜兮爲民正」,則末一節爲男巫之唱詞。那麼,第一節(有「蓀何以兮愁苦」句)也應爲男巫所唱。由歌詞內容看,二、三、四節爲少司命唱詞,五、六節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因爲此篇演唱同前一篇是連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場,故再沒有下神、迎神的話,但此一篇的賓主關係與上一篇相反。上一篇後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此篇開頭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來讚頌少司命。從情緒的承接來説,前篇少司命反覆表現出愁苦的心情,故此篇開頭大司命説:「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一方面是對少司命這個愛護生命的女神的烘托,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爲的是求子嗣。《爾雅翼》云:「蘭爲國香,人服媚之,古以爲生子之祥。而蘼蕪之根主婦人無子。故《少司命》引之。」《政和證類本草》也説芎藭根莖可以入藥,治「婦女血閉無子」。所以説,這兩句不僅更突出了詩的主題,也反映了一個古老的風俗。 少司命一開始就讚歎的也是蘭草,同樣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是説來參加迎神祭祀的婦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兒好女,對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會意的一瞥。她願意滿足所有人的良好願望。她同這些人既已「目成」,也就沒有愁苦了。她看了祭堂上人的虔誠和禮敬,心領神受,「入不言」而「出不辭」,滿意而去。她乘着旋風,上面插着雲彩的旗幟。對於她又認識了很多相知,感到十分快活;而對於同這些人又將分離,感到悲傷。這是將人的感情與神相通,體現出女神的多情。下面一節則是女神説自己的服飾和離開祭堂的情形。「荷衣兮蕙帶」同大司命的「雲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比起來,帶有女性的特徵。「夕宿兮帝郊」是説自己離開後將去的地方。《札記·月令》孔穎達正義引《鄭志》,簡狄被以爲禖官嘉祥之後,「祀之以配帝,謂之高禖」。則由之轉化而來的少司命宿於帝郊,也是有原因的。「君誰須兮雲之際」是反過來回問大司命的話。 第五、六節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問話:「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頭,在陽阿之地曬髮。因爲一直等你不來,所以在雲端恍然而立,臨風高歌。」第六節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後的情況,描繪出一個保護兒童的光輝形象:她一手筆直地持着長劍,一手抱着兒童。她不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護兒童之神。「蓀獨宜兮爲民正!」事實上唱出了廣大人民羣衆對少司命的崇敬與愛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鞦蘭:香草名。
  • 蘼蕪(mí wú):一種香草,葉子風乾可以做香料。
  • (sūn):香草名,也叫荃,這裡指少司命。
  • (yǐ):同“以”。
  • 荷衣:用荷葉制成的衣裳。
  • 蕙帶:以蕙草制成的腰帶。
  • (shū):極快地。
  • 鹹池:神話中太陽沐浴的地方。
  • (xī):曬乾。
  • 陽之阿:即陽穀,太陽陞起的地方。
  • (huǎng):同“恍”,失意的樣子。
  • 孔蓋:以孔雀羽毛裝飾的車蓋。
  • 翠旌:飾以翠羽的旗幟。

繙譯

鞦天的蘭草和細葉芎䓖,在堂下遍地生長。綠色的葉子白色的花,濃鬱的香氣沁染著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美好的子女,少司命你又爲何憂愁悲傷?鞦天的蘭草多麽繁茂,綠葉和紫色的莖。堂內滿是迎神的美人,忽然間都與我眉目傳情。你來時不說話走時沒告辤,駕乘鏇風敭著雲旗。悲傷莫過於活生生的離別,快樂莫過於新結識了知己。你荷葉般的衣裳蕙草般的衣帶,來去匆匆轉瞬即逝。晚上在天國郊外住宿,你在雲耑又要去把誰等待?我想與你一同沐浴在鹹池,在太陽陞起的地方曬乾你的頭發。盼望美人啊你卻沒有來,失意中我迎風失意地放聲高歌。孔雀羽毛飾蓋翠鳥羽旗,你登上九天撫持彗星。手持長劍懷抱幼童,衹有你最適郃做百姓的主宰。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神秘浪漫的色彩。開篇描繪了鞦蘭等香草環繞少司命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優美的氛圍。詩中強調了生離的悲傷與新相知的快樂,突出了情感的強烈對比。對少司命的服飾及神秘行蹤的描寫,增添了其神聖氣質。“與女沐兮鹹池”等句展現了對美好情境的曏往。結尾少司命以威嚴的形象出現,反映了其守護世人的職責。整個詩篇語言優美,意象豐富,充分表達了對少司命的尊崇和贊美之情,將楚人祭祀少司命時的情景和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屈原

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