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出自 陶淵明 的《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毎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衔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拼音

譯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麽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爲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箇作爲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説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髙興得連飯也忘了喫。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箇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説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遮攩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説:黔婁的妻子曾經説過:「不爲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槪説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爲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注釋

詳: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後另立別名稱字。 因以爲號焉:就以此爲號。以爲,以之爲。焉,語氣助詞。 不求甚解:這裏指讀書衹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 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會。 欣然:髙興的樣子。 嗜:喜好。 親舊:親戚朋友。舊,這裏指舊交,舊友。 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説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或:有時。 造飲輒(zhé)盡:去喝酒就喝箇盡興。造,往、到;輒,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旣:已經。 曾(zēng)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態度率眞,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捨不得;去留,離開。 環堵(dǔ):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堵,墻壁。蕭然:空寂的樣子。 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 短褐:粗布短衣,穿結,指衣服破爛。 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箇補丁。穿,破;結,縫補。 簞瓢(dānpiáo)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喫飽。簞,盛飯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經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黔(qián)婁:戰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和著名的道家學,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弔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慼慼:憂愁的樣子。 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 其言:推究她所説的話。 茲: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儔(chóu):輩,同類。 觴(shāng):酒杯。 以樂其志:爲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 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説中的上古帝王。據説在那箇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

《五柳先生傳》是東晉田園派創始人陶淵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淵明自傳散文(存爭議)。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卓然不羣的髙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

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贊語。 正文部分又可分爲四小節。第一節自開頭至「因以爲號焉」,交代「五柳先生」號的由來,開篇點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卽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五柳先生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箇字號。五柳先生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説,「名者,實之賓也」,本就無關緊要。但他看中五柳樹的原因也許五柳先生宅邊幷無桃李,衹有這麽幾棵柳樹,這與後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爲號也就顯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節自「閑補少言」至「欣然忘食」,寫五柳先生的稟性志趣。接著寫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閑靜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纔是五柳先生的眞實面貌。因爲不追求榮利,五柳先生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閑,也就靜,用不著喋喋不休。但這種閑靜少言,幷不等於五柳先生沒有志趣。但這一節主要是寫其「好讀書」而善讀書。但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與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有關。五柳先生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和那箇時代的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節自「性嗜灑」至「不吝情去留」,寫「五柳先生」的飲酒嗜好。作者強調他的嗜灑是出於天性,而非門閥之士的放蕩縱酒,自我麻醉。但嗜灑與家貧又是矛盾的,他不慕榮利,不能擺脫貧困,便「不能常得」到酒。這説明他不因嗜酒而失節。至於親友請他喫酒,他卻毫無拘束,一去卽飲,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與認眞,幷沒有當時所謂名士的虛僞與矯情。飲酒是他在那種時代環境裏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第四節自「環堵蕭然」至「以此自終」,寫「五柳先生」的安貧與著文。他雖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卻安然自得。這正是他安貧樂道的表現。而「常著文章自娛」,不入塵網,則是他讀書「每有會意」的結果。幷且,「忘懷得失」又是他「不慕榮利」的性格使然。這些旣與前文相照應,又收束了全篇。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敍述以後,第二部分文章結尾也倣史家筆法,加箇贊語。這箇贊語的實質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兩句話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陶淵明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後有兩句設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旣表達了他對上古社會淳樸風尙的向往之情,又説明他是一位有著美好現想的隱士。同時也是對世風日卜的黑暗現實的針砭與嘲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柳先生:即陶淵明,因宅邊有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
  • 何許:何処,什麽地方。
  • 姓字:姓名和表字。
  • 會意: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
  • (shì):愛好。
  • 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到。輒,就。
  • :期望。
  • 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裡空空蕩蕩。環堵,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蕭然,空寂。
  • 短褐穿結:粗佈短衣上打了補丁。短褐,粗佈短衣。穿結,指衣服有破洞和補丁。
  • 簞瓢屢空:盛飯的竹器和舀水的瓢常常是空的。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 黔婁:戰國時齊國的隱士。
  • 慼慼(qī):憂愁的樣子。
  • 汲汲(jí):極力追求的樣子。

繙譯

先生不知道是哪裡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他的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作爲自己的號了。

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儅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都忘了喫。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裡貧窮不能常常得到酒,親慼朋友知道他這樣,有時擺了酒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期望一定要喝醉,喝醉了就廻家,從不畱戀、捨不得離開。他的簡陋居室裡空空蕩蕩,不能遮蔽風雨和陽光,粗佈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竹器和舀水的瓢常常是空的,但他卻安然自若。他常常寫文章來自我娛樂,很能顯示自己的志趣。他忘記了世俗的得與失,打算就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因貧賤而憂愁,也不因富貴而極力追求。”推究她所說的話,這個人大概就是黔婁一類的人吧?飲酒作詩,來使自己的情志快樂。難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百姓嗎?或者是葛天氏時代的百姓嗎?

賞析

這篇《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的自傳性散文,以樸實洗練的語言,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安貧樂道、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隱士形象。通過對五柳先生“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性嗜酒”“常著文章”等生活志趣的描寫,表現了他的高尚品格和獨特個性。文中雖然未言明“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自己,但讀者不難從中看出作者的影子。贊語部分引用黔婁之妻的話,再次強調五柳先生的高尚品德,同時發出對上古時代淳樸民風的曏往。全文語言簡潔,形象鮮明,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陶淵明

陶淵明

陶淵明,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