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爲卿於齊,出吊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驩爲輔行。王驩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
公孫丑曰:“齊卿之位,不爲小矣;齊、滕之路,不爲近矣,反之而未嘗與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在齊國做卿,出使滕國去弔喪,齊王派蓋邑的長官王驩任副使同行。孟子與王驩朝夕相處。在往返齊國和滕國的路上,孟子沒和王驩講過出使的事。
公孫丑說:“齊卿的官位,不算小了。齊滕間的路途,也不算近了。往返一趟而沒和他講過出使的事,這是爲什麼?”
孟子說:“他既然自作主張辦事了,我還說什麼呢?”
注釋
蓋(gě)大夫:指蓋邑的邑宰。蓋,齊國邑名,故城在今山東沂水西北。王驩(huān):齊王寵臣,後爲右師,是個讒佞小人。輔行:副使。
“齊卿”句:這裏是指孟子而言。公孫丑以爲孟子任齊卿,不小於王驩,宜有所指揮,因而有此一問。
賞析
齊王派孟子爲正使、蓋邑的縣長王驩爲副使,到滕國去弔喪。兩人一路上從早到晚都在一起,卻從未談到公事。
對此,孟子的弟子公孫丑感到很奇怪。孟子說,他既然一個人獨斷獨行了,我有什麼可說的呢?看來,孟子對副使頗有意見。
“王驩蓋攝卿以行,故曰齊卿。夫既或治之,言有司已治之矣。孟子之待小人,不惡而嚴如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孟子: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重要人物,名軻,字子輿。
- 卿於齊:在齊國擔任高級官員(卿)。
- 出吊於滕:離開齊國去滕國弔喪。
- 王使蓋大夫王驩爲輔行:齊王派遣大夫王驩作爲孟子的隨從同行。
- 朝暮見:指王驩早晚都能見到孟子。
- 反齊、滕之路:往返於齊國和滕國的路上。
- 行事:處理政務或執行任務。
翻譯
孟子在齊國擔任高官,有一次他離開齊國去滕國弔喪,齊王讓大夫王驩做他的隨行人員。王驩無論早晚都能看到孟子,但他們一路上卻沒有交談過任何關於政務或執行任務的事情。
賞析
這段文字描繪了孟子的處事風格。他在高位上卻不輕易發表意見,似乎更傾向於觀察和傾聽,讓已經負責具體事務的人去處理,自己則保持沉默。這體現了孟子的謙遜和信任他人,同時也反映出他對政治形勢有着深入的理解,知道在適當的時候保持低調。這種做法既展示了其領導者的智慧,也展現了儒家主張的「無爲而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