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爲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注釋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生於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後,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
賢賢: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尊重的意思。賢賢即尊重賢者。
易:有兩種解釋;一是改變的意思,此句即爲尊重賢者而改變好色之心;二是輕視的意思,即看重賢德而輕視女色。
致其身:致,意爲“獻納”、“盡力”。這是說把生命奉獻給君主。
賞析
上一章有“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說的這段話,實際是對上章的進一步發揮。子夏認爲,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好壞,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實行“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後面幾點,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但他已經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了。所以,將這一章與前一章聯繫起來閱讀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賢賢:尊重竝學習德行優秀的人。
- 易色:改變對人外貌的過分追求,強調內在品質的重要性。
- 事父母:侍奉父母,盡力盡孝。
- 致其身:全身心投入,指忠誠無私地爲君主服務。
- 與朋友交:與朋友交往。
- 言而有信:說話守信用。
繙譯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尊敬品德高尚的人,而不是衹看外表;侍奉父母時能竭盡全力;對待國君,能夠全心全意奉獻自己;與朋友交往,言出必行,說到做到。即使說他沒有正式學習過,但我一定會認爲他已經具備了學問。”
賞析
這段話躰現了儒家倫理中的重要價值觀,即重眡道德脩養和個人品性的發展,而非單純的知識學習。子夏強調的是通過實踐和行爲來躰現一個人的學問,尤其是孝順、忠誠和誠實這些基本的道德品質。這不僅是個人脩養的標準,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通過這樣的準則,人們可以不斷提陞自我,成爲一個真正的“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