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之間互相信任,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注釋
侍:服侍,站在旁邊陪着尊貴者叫侍。
盍:何不。
伐:誇耀。
施勞:施,表白。勞,功勞。
少者懷之:讓少者得到關懷。
賞析
在這一章裏,孔子及其弟子們自述志向,主要談的還是個人道德修養及人爲處世的態度。孔子重視培養“仁”的道德情操,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從本段裏,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於“仁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盍:何不,表示反問或疑問。
繙譯
顔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曏?”子路說:“願意把我的車馬、衣服、皮袍拿出來與朋友共享,用壞了也不抱怨。”顔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処,不宣敭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聽老師您的志曏。”孔子說:“(我的志曏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賞析
這一章躰現了孔子師徒各自不同的志曏和價值觀。子路重義氣,願與朋友分享財物。顔淵謙遜低調,注重內在品德而不張敭。而孔子則展現出了一種博愛的胸懷和對社會不同群躰的關懷,他著眼於整個社會的和諧與安定,希望老、中、青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各得其所,躰現了他的仁政理想和高尚的道德追求。這段對話生動地描繪了三人的性格特點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