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上有乘鸞女。

出自 葉夢得 的《 賀新郎
睡起流鶯語,掩蒼苔房櫳向晚,亂紅無數。吹盡殘花無人見,惟有垂楊自舞。漸暖靄、初回輕暑,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上有乘鸞女。驚舊恨,遽如許。 江南夢斷橫江渚。浪粘天、葡萄漲綠,半空煙雨。無限樓前滄波意,誰採蘋花寄取?但悵望、蘭舟容與,萬里雲帆何時到?送孤鴻、目斷千山阻。誰爲我,唱《金縷》。
拼音

譯文

睡醒起來聽到黃鶯婉轉鳴叫。落花掩蓋了青苔,窗櫺昏暗已是傍晚,地上鋪滿一層落花。風兒吹盡了枝梢的殘花,不見那賞花人回返,惟有垂楊孤自仍飄舞翩然。霧靄漸漸轉暖,原來是初夏的輕暑迴歸天地間。我重尋明月般的團扇,扇影兒圓圓,覆蓋了暗淡的塵埃,那乘着鸞風的秦宮弄玉還依稀可見。它驚醒我往日的恨怨,竟如此急切、突然。 夢到江南卻隔斷在橫江的沙洲。只見長江大浪粘連着天宇,漲涌的江濤像葡萄般碧綠,從半空灑下煙霧般的細雨。在樓前倚望煙波浩渺引起無限相思意,採一朵白蒴花有誰能託他寄去?兩地相思呵只能悵然空望,那木蘭舟徘徊遷徙。飄泊萬里的雲帆何時歸來?目送離羣的歸雁飛人羣山裏,視線被羣山遮蔽。此刻誰能爲我歌唱一曲《金縷衣》。

注釋

房櫳:窗戶。 向晚:晚。 亂紅:零落的花朵。 垂楊:一作「垂陽」。 暖靄:天氣日暖。 乘鸞女:指扇上所繪的仕女圖畫。據《龍城錄》載:唐明皇遊月宮,「見素娥千餘人,皆皓衣乘白鸞」。 遽(jù)如許:如此強烈。遽,急迫。 渚:水中小洲。 葡萄漲綠:綠水新漲,如葡萄初釀之色。用唐·李太白《襄陽歌》:「遙看江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句意。 采蘋花寄取:古詩文中常用采蘋花寄贈故人表示相思。 容與:徘徊。 《金縷》:指《金縷衣》曲。其辭目:「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此爲見故物懷戀人之作。上闋由午睡後所見夏景寫起,流鶯、靑苔、亂紅,表明春盡夏來,引出寶扇,觸發懷人暇思,抒寂寞凄清的離愁。初夏不見景,衹寫尋扇一細節,定在勾起對伊人的思念,更觸發驚心動魄的回憶。「殘紅」、「自舞」云云,隱露寂落之感。下闋由「舊恨」生出,追憶往事,江景恢闊空瀠,撩起悵望期待情驚。雲帆不到,山河阻隔,自然逼出一聲喟嘆,畫龍點睛。以愁起,以恨終。

賞析

「起流鶯語,掩蒼苔房櫳向晚,亂紅無數」,作者午睡剛醒,恍惚中聽聞外面鶯聲婉轉,如聞悄聲細語。這一句體現出環境的幽靜。「掩蒼苔、房櫳向晚,亂紅無數」,「向晚」二字,説明天色將暮。靑苔、落花籠罩在暮色之中,景致顯得有些凄凉。 「吹盡殘花無人見,惟有垂楊自舞」,「殘花」與前句「亂紅」相對,進一步展開景物描寫。長調寫景不似小令,幷非勾勒點染,抓取景物特點即可,而是需要細緻地鋪展開來,工筆描繪。此句將「殘花」與「垂楊」幷提,表現春末特有的景色,「無人見」、「自舞」,言落紅凋落無聲,楊柳獨自起舞,寂寞寥落之情傾斜而出。 「漸暖靄,初回輕暑,寶扇重尋明月影,暗塵侵,上有乘鸞女。」「漸暖靄」點明初夏的暑氣已經悄然而至,於是尋出塵封已久的圓如明月的寶扇,上面乘鸞的素女隱約可見。引起了作者對昔日生活的懷念。 「驚舊恨,遽如許。」睹畫驚情,昔日的恨怨,猛然襲上心頭,令我悵恨不已。末了這二句緊承上句「上有乘鸞女",寫詞人觸畫生情,引出了對昔日情景的聯想。這裏極其隱晦地表現出作者對宋朝衰落的遺恨。 「江南夢斷橫江渚,浪粘天、葡萄漲綠,半空煙雨」是説昔年樂事已成而今「舊恨」,伊人遠去,猶如乘鸞仙女,無由再見,衹有在夢中來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連天,遠望如同正在酸醅上漲的葡萄綠酒。李白就曾有詩贊道: 「遙看江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這連天江浪,再加上彌漫空中的煙雨,眞好似一幅水墨畫呢。這裏先寫景,然後引出下面景中之人。 「無限樓前滄波意」,「滄波」照應前句江景,描繪出一幅想象中的畫面:情人在江邊高樓倚欄悵望,卻衹見細浪粘天,煙波浩渺。作者想象情人遙對滄波的情懷,不禁道出「誰采蒴花寄與?」。采蒴花有寄託相思的用意,二人相隔萬里,雖想采蒴花寄給對方以託相思,但作者卻言「誰采」,透露出「夢斷」之恨。 「但悵望、蘭舟容與,萬里雲帆何時到?送孤鴻、目斷千山阻。」最終,衹能隔著遙遠的距離相互「悵望」,但無論如何相望,視綫也會被「千山」所阻。問「萬里雲帆何時到?」,即含有「不能到」的意思,因此衹能與「孤鴻」相伴,在這種凄清的景況中獨自品嘗離愁別恨。 「誰爲我,唱《金縷》」,又著一「誰」字,進一步表現作者失去情人之後的孤苦。「金縷」指唐代《金縷衣》曲,曲詞中有勸人珍惜年華的句子。作者借此嘆息往日美好不再,而自己如今無人相伴,年華也衹是虛度,將思念蘊藏於短短六字中,顯得曲致深長。
葉夢得

葉夢得

葉夢得,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聖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爲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後追贈檢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爲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