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着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拼音
譯文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浩瀚無垠,在這個中秋將至的時候,沒有一絲風過的痕跡。是玉的世界,還是瓊的原野?三萬頃明鏡般的湖水,載着我一葉細小的扁舟。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體會着萬物的空明,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
感懷這一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於嶺海之間,胸襟仍像冰雪一樣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蕭瑟幽冷的鬚髮和衣袂,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請天地萬象統統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注釋
洞庭:湖名,在湖南嶽陽西南。
素月:潔白的月亮。
明河:一作「銀河」,天河。
表裏:裏裏外外。此處指天上月亮和銀河的光輝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嶺海:一作「嶺表」,嶺外,即五嶺以南的兩廣地區,作者此前爲官廣西。
經年:經過一年。
孤光:指月光。
肝膽: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
蕭騷:一作「蕭疏」,稀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單薄。
滄浪:一作「滄溟」,青蒼色的水。
挹(yì):一作「吸」,舀。
西江:長江連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稱西江。
北斗:星座名。由七顆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狀。
萬象:萬物。
扣:一作「叩」,敲擊。。
嘯:一作「笑」,撮口作聲。
「不知今夕何夕」句:讚歎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時間)。
序
此詞是南宋文學家張于湖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藉洞庭夜月之景,抒發了作者的髙潔忠貞和豪邁氣概,同時隱隱透露出作者被貶謫之悲涼。
人們比較熟悉稼軒與東坡之間的繼承和發展關係,但卻較少有人注意于湖在蘇、辛之間所起到的過渡性作用。于湖實際是南宋豪放詞派重要奠基人之一。這首《念奴嬌》就是廣泛傳誦的于湖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西元一一六六年),于湖因受政敵讒害而被免職。他從桂林北歸,途經洞庭湖,卽景生情而作。這是一首寓情於景之作。它以生動的筆墨,描繪了中秋節前夕洞庭湖雄偉壯闊、晴明澄澈的絢麗畫面,抒寫了作者光明磊落、冰肝雪膽般純潔髙尙的情操,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之蔑視。
詞的上闋寫湖上美景。開篇三句點地域與節候的特點,點明了一箇接近中秋、風平浪靜的洞庭湖之夜。「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是詞中壯麗的佳句,它形象地槪括出洞庭湖廣闊無涯、優美而又平靜的特點,抒發了作者泛舟湖上所得的樂趣。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以世間萬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三句旣是對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補充,同時又是作者愛國抗金這一髙尙人格的具體寫照,暗地裏還反映了作者對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惡和不滿。「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説」兩句,以虛帶實,含而不露,似合而實起,引出下闋。
下闋以「應」字領起,似承而轉。作者回憶起「嶺表經年」的爲宦生涯,並以「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來象徵自己純正無私和潔身自好,這對讒害自己的政敵,無疑是一有力回擊。在結構上,它又與上闋「表裏俱澄澈」的意境上呼下應。「短髮蕭疏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承上,進一步抒發積鬱於胸的堂堂正氣,暗示出盡管屢遭讒害,環境險惡,但自己依然兩袖清風,穩操航向,安如泰山。不僅如此,詞人還由此而産生出一段浪漫主義的幻想。「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三句是詞中傳神之筆,它進一步突現出作者襟懷坦蕩、識見超邁與樂觀豪爽的性格,頗有居髙臨下,對投降派不屑一顧的氣勢。煞尾,以「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結束全篇,更覺神餘言外。
這首詞畫面開闊,意境優美,大氣磅礴,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藝術感染力很強。其特點集中表現在以下三箇方面:一是恰當的比喩。詞中用「玉鑑瓊田」來形容波平浪靜與水晶般透明的洞庭湖,反襯出「扁舟一葉」之中的作者人格的純潔髙尙。「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喩詞人心地純凈,俯仰無愧。二是奇特的想象。詞中幕天席地、友月交風的意境固然來自現實生活,但是,如果沒有充分的、大膽的想象,決不會寫得如此生動感人。至於同中寫到的吸江酌斗、賓客萬象的境界,則純係想象之詞了。正是由於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事物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纔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愛憎與美的理想。作者正是通過想象這一心靈的眼睛去探察客觀事物內部的奧秘,憑藉想象這一心靈的翅膀向著理想的境界起飛。三是豪放的風格。古代描寫洞庭湖的佳作層出不窮。如孟襄陽《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杜少陵《登岳陽樓》是著名的律詩,范文正《岳陽樓記》是著名的散文。它們都以自己的特點和豐富的內容而千古不朽。但就平靜的洞庭湖之夜並把自己置身湖上舟中來抒發豪情逸興的佳篇,卻並不多見。這一點充分顯示出作者藝術上的獨創性。這首詞句句有人,筆筆含情,「情以物動,辭以情發」,在藝術上達到了內情與外景水乳交融的妙境。詞中那種豪放的風格,也由此産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風色:風的情況、景色。
- 玉鋻:指玉做的鏡子,這裡形容湖麪平靜光亮如鏡。
- 瓊田:形容湖水的明淨如玉般。
- 表裡:內外。
- 嶺表:即嶺南,五嶺以南地區。
- 經年:經過一年。
- 挹(yì):舀。
繙譯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臨近中鞦,沒有一點風濤波瀾的景色。三萬頃的湖麪寬廣似玉鏡般平滑光亮,衹有我的一葉扁舟。明月的光煇把這湖水分成內外澄澈的兩部分,銀河的影像也在湖麪上一起晃動。那種悠然的躰會,美妙之処難以和你說清楚。 應廻想在嶺南的這一年,衹有孤月的光煇自我照耀,我的肝和膽都像冰雪一樣潔白純淨。頭發稀少,衣衫單薄而感覺寒冷,卻安穩地泛舟在這空曠遼濶的滄浪之上。我盡情舀取西江水儅酒,細斟北鬭星座爲酒盃,萬物都來做我的賓客。敲打著船舷獨自長歗,不知道今晚是何夜。
賞析
這首詞意境恢弘而澄澈,通過對洞庭湖景色的描繪,展現出一種空霛、高潔的境界。上闋寫景,突出了洞庭湖的浩渺與甯靜,那平靜如鏡的湖麪與明淨的夜空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種清幽絕俗的氛圍。下闋抒情,將自我的心境與自然相融,表達了詞人的高潔品性和超脫情懷。如“肝膽皆冰雪”一句,凸顯其內心的純淨。“盡挹西江,細斟北鬭,萬象爲賓客”的豪邁想象,更將其心境之開濶展現得淋漓盡致,使整首詞充滿了超凡脫俗的韻味。

張孝祥
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爲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幷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荆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才思足敏,詞風清俊爽朗,佳處直逼東坡。史稱其「嘗慕東坡,每作爲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念奴嬌·過洞庭》見其本領。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全宋詞》輯錄其詞二百二十三闋。
► 6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