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競渡歌
城中千門懸艾虎,汨羅江頭沸簫鼓。
此時競渡人聚觀,躡足駢肩似環堵。
輕舟利楫江之湄,長風獵獵吹紅旗。
糾徒選侶分黨與,一心各欲爭神奇。
擊節揚枹競爭進,萬楫齊飛不容瞬。
岸傍觀者爲助呼,拔幟期誰先得俊。
斡波擘水噴瓊瑰,羣龍躍出銀山堆。
兒郎棹歌聲愈厲,闐闐鼓急喧如雷。
賈勇爭先誰肯待,壯士銜枚期奏凱。
急驚奪得錦標呈,千人萬人齊喝采。
須臾競罷各停舟,酬勞更復刲羊牛。
龍舟出水倚屋舟,留取來歲還嬉遊。
嗟吁此曹真戲劇,快美傍觀亦何益。
莫言爾技真有神,江水無情不汝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艾虎(ài hǔ):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似虎而有角。
- 汨羅江(mì luó jiāng):地名,位於今湖南省岳陽市。
- 簫鼓(xiāo gǔ):指吹簫和擊鼓的聲音。
- 駢肩似環堵(pián jiān sì huán dǔ):形容人們擠在一起,肩並肩,像環繞着一堵牆一樣。
- 利楫(lì jí):划船的槳。
- 糾徒(jiū tú):指糾集在一起的人。
- 侶(lǚ):夥伴。
- 爭神奇(zhēng shén qí):爭奪勝利,爭奇鬥豔。
- 揚枹(yáng fú):擊鼓的動作。
- 岸傍觀者爲助呼(àn bāng guān zhě wèi zhù hū):岸上的觀衆爲選手加油助威。
- 斡波擘水噴瓊瑰(wò bō bò shuǐ pēn qióng guī):形容船隻在水中划動,濺起美麗的水花。
- 銀山堆(yín shān duī):形容水花像銀山一樣堆疊。
- 闐闐(tián tián):形容聲音密集、喧鬧。
- 銜枚(xián méi):指咬着枚子,比喻決心要取得勝利。
- 奏凱(zòu kǎi):凱旋而歸,取得勝利。
- 錦標(jǐn biāo):指象徵勝利的錦旗。
- 刲羊牛(kuī yáng niú):古代的一種慶祝方式,即殺羊宰牛,宴請賓客。
翻譯
觀競渡歌
城中千門掛着艾虎,汨羅江畔吹奏着簫鼓。此時競渡的人們聚集觀看,擠在一起肩並肩,猶如環繞着一堵牆。輕舟上划動着利用的槳,在江面上,長風吹動着紅旗。糾集在一起的人們分成隊伍,各自懷着爭奪勝利的心。擊鼓聲響起,爭相向前,成千上萬的槳齊劃,一時間不容分曉。岸邊的觀衆爲選手加油助威,期待着誰能夠先奪得勝利。船隻在水中划動,濺起美麗的水花,彷彿羣龍躍出銀山堆。年輕人們划船時歌聲愈發嘹亮,喧鬧的擊鼓聲如同雷鳴。勇敢的人們爭先恐後,誰也不願意等待,壯士們懷着決心要取得勝利。最終,勝利的錦旗被奪得,千百人齊聲喝彩。比賽結束後,各自停下船隻,享受着勞動的成果,再次舉行宴會,殺羊宰牛。龍舟駛出水面,停泊在屋船旁,留待明年再來歡樂遊玩。唏噓感嘆,這場比賽雖然精彩,但觀看者又有何益呢?不要說這些選手的技藝真有神奇,江水是沒有感情的,不會認識你。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場競渡比賽的熱鬧場面,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比賽的激烈和熱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形象描寫,使得整個比賽場景栩栩如生,讀來令人彷彿置身其中。作者通過描繪人們爭相競賽的場面,表現了人們對勝利的渴望和對比賽的投入,同時也反映了人性中的競爭和拼搏精神。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代競技活動的風采,同時也反映了人類對勝利和榮譽的追求。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
孫承恩的其他作品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二十四 成王 》 —— [ 明 ] 孫承恩
- 《 洞仙歌 · 中秋無月和徐少湖 》 —— [ 明 ] 孫承恩
- 《 題雜畫冊葉八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七十二 司馬宣王 》 —— [ 明 ] 孫承恩
- 《 襄陽爲自古要地撫遺蹟吊往事有懷七人焉因各賦詩一首諸葛武侯 》 —— [ 明 ] 孫承恩
- 《 鑑古韻語五十九首唐堯帝 》 —— [ 明 ] 孫承恩
- 《 致政歸 》 —— [ 明 ] 孫承恩
- 《 奉詔初入翰林讀書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