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日雪

· 徐渭
生平見雪顛不歇,今來見雪愁欲絕。 昨朝被失一池綿,連夜足拳三尺鐵。 楊柳未葉花巳飛,造化弄水成冰絲。 此物何人不快意,其奈無貂作客兒。 太學一生索我句,飛書置酒雞鳴處。 天寒地滑鞭者愁,寧知得去不得去。 不如著屐向西頭,過橋轉柱一高樓。 華亭有人住其上,我卻十日九見投。 昨見帙中大可詫,古人絕交寧不罷。 謝榛既與爲友朋,何事詩中顯相罵。 乃知朱轂華裾子,魚肉布衣無顧忌。 即令此輩忤謝榛,謝榛敢罵此輩未。 回思世事發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 須臾念歇無些事,日出冰消雪亦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廿八日:指每月的28號。
綿(mián):形容雪很細很密。
拳:古代長度單位,指約合30.3釐米。
造化:指自然界的變化。
貂(diāo):古代貴族常用的皮草,泛指華麗的衣服。
太學:古代學校。
飛書:指傳書飛鴿傳書的方式。
鞭者:指騎馬的人。
著屐:穿上木屐。
華亭:地名,指一處高樓。
帙(zhì):古代書箱。
謝榛:古代文學家。
朱轂:指高官顯貴。
華裾子:指華麗的衣裳。

翻譯

二十八號下雪了,我以前見到雪總是興高采烈,但這次見到雪卻感到憂心忡忡。昨天一池綿密的雪被風吹散了,整夜間下了三尺厚的雪。楊柳還沒長葉,花兒已經飄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水凝結成了冰絲。這樣美妙的景象,誰不會感到愉悅呢,可惜卻沒有華麗的衣服來欣賞。
我一生都在求索詩句,常常寫信邀請朋友在雞鳴時來喝酒。天氣寒冷地面又滑,騎馬的人們都感到憂慮,誰知道能否安全到達目的地呢。還不如穿上木屐,向西走去,在橋上轉個彎,登上一座高樓。那裏有人居住,我卻十天裏有九次去拜訪。
昨天看到書箱裏的內容讓我大爲驚訝,古人絕交的事情怎麼能輕易罷手呢。謝榛既然成了我的朋友,爲何還要在詩中顯露出相互指責呢。我才明白,高官顯貴穿着華麗,而平民百姓卻只能穿布衣,沒有什麼顧忌。即使這些人得罪了謝榛,謝榛也不敢指責他們。回想世事,摘下頭上的冠冕,讓我不再飲酒也不再感到寒冷。稍作思索,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事,太陽升起後,冰雪也會融化,雪也會消失。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雪景爲主線,通過對雪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變化與人生的沉思。詩人通過對雪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思索。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值得細細品味。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陰人,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詩文書畫皆工。常自言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其畫工花草竹石,筆墨奔放淋漓,富於創造。知兵好奇計,客胡宗憲幕,擒徐海,誘王直,皆預其謀。宗憲下獄,渭懼禍發狂自戕不死。又以擊殺繼妻,下獄論死,被囚七年,得張元忭救免。此後南遊金陵,北走上谷,縱觀邊塞阨塞,輒慷慨悲歌。晚年貧甚,有書數千卷,斥賣殆盡。自稱南腔北調人,以終其生。有《南詞敘錄》、雜劇《四聲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