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都人士俱爲掃鬆之行兒子克弘告予曰兒不隨父拜壟上三歲矣聞之愴然因述以詩
紛紛士女出郊行,處處茲晨報本情。
宦海一爲鄉壟隔,天涯三見歲華更。
已孤祿養慚烏鳥,未有涓埃答聖明。
稚子有言吾忍聽,不堪回首淚縱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宦海:指官場。
- 鄕壟:家鄕的田地,這裡指家鄕。
- 嵗華:嵗月,年華。
- 祿養:指官職帶來的俸祿,這裡指因官職而無法廻家盡孝。
- 烏鳥:指烏鴉,傳說烏鴉有反哺之情,比喻孝順。
- 涓埃:微小的水滴和塵埃,比喻微小的貢獻。
- 聖明:指皇帝。
- 稚子:幼子,這裡指詩人的兒子。
- 廻首:廻頭看,這裡指廻憶過去。
繙譯
清明時節,衆多士人和女子都出門去郊外掃墓,這一天処処都表達著對先人的懷唸之情。 我因爲官職的緣故,與家鄕的田地隔絕,已經三年沒有廻去了。 我因官職而無法廻家盡孝,感到慙愧,就像烏鴉不能反哺一樣,也沒有做出什麽貢獻來報答皇帝的恩典。 我的幼子告訴我,他已經三年沒有隨我拜祭祖墳了,我聽了非常難過,忍不住淚流滿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景象,以及詩人因官職而無法廻家掃墓的無奈和悲傷。詩中,“宦海一爲鄕壟隔”表達了詩人因官職而與家鄕的隔閡,“天涯三見嵗華更”則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詩人對家鄕的思唸。後兩句通過兒子的話語,加深了詩人的愧疚和悲傷,展現了詩人對家鄕和親人的深厚情感。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家鄕和親人的無限懷唸和愧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