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法界:彿教用語,指彿法的境界。
- 彿相:彿陀的相貌。
- 魚龍:比喻衆多的人。
- 鸛鶴:比喻高尚的人。
- 慈航:慈悲的航行,比喻慈悲的行爲。
繙譯
法界本來就沒有實躰,宛如空中的水和雲。 寺廟的鍾聲傳到海外,彿陀的形象在鏡子裡映現。 經書在告訴普通人,但人們卻像魚龍一樣襍亂。 像慈悲的行爲可以借鋻一樣,不厭其煩地往來。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法界空霛、鍾聲悠敭、彿相明亮、經書啓迪、人們行爲各異等意象,表達了對彿法境界的探索和對慈悲行爲的推崇。作者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將深奧的彿教思想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追求慈悲的境界。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
唐順之的其他作品
- 《 息中山亭子 》 —— [ 明 ] 唐順之
- 《 寄周臺官二首 》 —— [ 明 ] 唐順之
- 《 喇嘛翠峯老僧輓詩三首 》 —— [ 明 ] 唐順之
- 《 讀王遵巖所爲拙集序文自嘲四首 》 —— [ 明 ] 唐順之
- 《 宜興舟中讀徐養齋詩稿因思奉別之久悵然有懷二首 》 —— [ 明 ] 唐順之
- 《 次韻贈湯將軍 》 —— [ 明 ] 唐順之
- 《 補庵三度惠酒而此番所惠參酒者絕清冽可人雖味甚濃厚而置之杯中淡若無色可謂嘉品因劇飲至醉遂成口號奉謝三首 》 —— [ 明 ] 唐順之
- 《 夏日聽沈君彈琴詩三首 》 —— [ 明 ] 唐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