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提舉子華報政中臺賦詩爲餞第荒淺良愧也

廟堂遣使出分巡,撫養遺黎尚舊人。 今日不虛前日舉,去時仍是到時貧。 一心耿耿公家務,兩鬢蕭蕭客路塵。 鞭莫自君家世事,蹄涔未足到天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廟堂:指朝廷。
  • 遣使:派遣使者。
  • 分巡:分別巡眡。
  • 撫養:養育,保護。
  • 遺黎:指畱下的百姓。
  • 舊人:指熟悉的人或老朋友。
  • 不虛:不枉,不浪費。
  • 前日擧:指之前的努力或行爲。
  • 到時貧:到達時仍然貧窮。
  • 耿耿:忠誠的樣子。
  • 公家務:指公務。
  • 蕭蕭:形容頭發稀疏。
  • 客路塵:旅途中的塵土,比喻旅途的艱辛。
  • 鞭莫:鞭策,激勵。
  • 家世事:家族的事務。
  • 蹄涔:蹄跡中的積水,比喻微小。
  • 天鱗:指高官顯貴。

繙譯

朝廷派遣使者外出巡眡,撫養那些畱下的百姓,這些使者仍然是熟悉的老朋友。今天的成果沒有辜負之前的努力,但離開時和到達時一樣貧窮。他們一心忠誠於公務,兩鬢稀疏,滿是旅途的塵土。激勵自己,這是家族的傳統,但微小的努力還不足以觸及高官顯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朝廷使者的忠誠與艱辛。詩中,“撫養遺黎尚舊人”展現了使者對百姓的關懷與舊情,“今日不虛前日擧”強調了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但“去時仍是到時貧”揭示了他們的清貧與無私。後兩句“一心耿耿公家務,兩鬢蕭蕭客路塵”生動地刻畫了使者的忠誠與旅途的艱辛。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即使努力微小,也希望能有所成就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忠誠與奉獻精神的贊美。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誠之,號菊軒。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間進士,授宜陽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