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欽叔屯種苜蓿

苜蓿能肥馬,曾聞漢苑誇。 送遲譏艾子,見遠感榴花。 既有躬耕地,寧辭著處家。 聖朝多雨露,不久在天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苜蓿(mù xù):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用作牧草和綠肥。
  • 漢苑:指漢代的皇家園林。
  • 送遲:指送別時感到時間過得慢。
  • 譏艾子:可能指某種譏諷或批評的話語。
  • 榴花:石榴花,這裏可能象徵着時間的流逝或離別的情感。
  • 躬耕地:親自耕種的土地。
  • 著處家:安家落戶的地方。
  • 聖朝:指當時的朝廷。
  • 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澤。
  • 天涯:極遠的地方。

翻譯

苜蓿能夠使馬肥壯,曾聽說漢代的皇家園林對此大加讚賞。送別時感到時間過得慢,譏諷的話語和石榴花讓我感慨萬分。既然有了親自耕種的土地,又何必在意在哪裏安家呢?在這樣一個恩澤多多的聖明時代,不久之後,你將不再身處遙遠的天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苜蓿這一具體事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沈欽叔的送別之情。詩中,「苜蓿能肥馬」一句,既是對苜蓿實用價值的肯定,也隱喻着對友人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後文通過「送遲譏艾子,見遠感榴花」等句,抒發了離別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深切關懷。最後兩句則寄託了對友人未來能夠得到朝廷重用、不再遠離家鄉的期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淩云翰

元明間浙江仁和人,字彥翀。博覽羣籍,通經史,工詩。元至正間舉人。洪武初以薦,授成都府學教授。後坐事謫南荒。有《柘軒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