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同知蒼巖公以平寇升總管

公子王孫領倅車,桐江秋月浸冰壺。 奮身破賊自草檄,拜命專城分竹符。 仁政涵濡真召杜,奇名髣髴是孫吳。 功成早晚登樞要,添入麒麟閣上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倅車(cuì chē):副車,指副職官員的車輛。
  • 桐江:地名,位於今浙江省桐廬縣。
  • 浸冰壺:比喻月光明亮,如同冰壺中的清水一般清澈。
  • 草檄:起草檄文,指撰寫討伐敵人的文書。
  • 拜命:接受任命。
  • 專城:指擔任一城之主的職務。
  • 竹符:古代官員的印信,用竹制成。
  • 涵濡:滋潤,這裡指施政溫和,使人民得到恩惠。
  • 召杜:指召公和杜預,兩位古代賢臣,這裡用來比喻蒼巖公的仁政。
  • 孫吳:指孫武和吳起,兩位古代著名的軍事家,這裡用來比喻蒼巖公的軍事才能。
  • 樞要:指朝廷中的重要職位。
  • 麒麟閣:古代宮廷中收藏功臣畫像的地方,這裡指蒼巖公的功勣將被記載。

繙譯

公子王孫擔任副職,鞦月如冰壺般清澈地映照在桐江之上。他奮勇破賊,親自起草檄文,接受任命成爲一城之主,手持竹符。他的仁政如同召公和杜預,其名聲倣彿是孫武和吳起。早晚他將功成,登上朝廷的重要職位,他的畫像將被添入麒麟閣,記錄他的功勣。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蒼巖公的軍事才能和仁政,通過對比古代賢臣和軍事家的形象,突出了蒼巖公的卓越。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桐江鞦月浸冰壺”描繪了月光的清澈,而“竹符”、“麒麟閣”則象征了權力和榮譽。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蒼巖公功勣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願。

吳景奎

元婺州蘭溪人,字文可。七歲力學如成人,年十三爲鄉正。劉貞爲浙東憲府掾,闢爲從事,後薦署興化路儒學錄,以母老辭不就。博學,尤善爲詩,詞句清麗,有唐人風。有《藥房樵唱》。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