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利陽道中

· 宋褧
二年四過山前路,三度值雨難攀躋。 最憐綠水注深堰,不惜青驄污濁泥。 澤畔藕花怡旅況,隴頭禾穗慰妻啼。 豐登已是囊中物,易得新詩掃壁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利陽: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宋褧:元代詩人。
  • 攀躋(pān jī):攀登。
  • 綠水:清澈的水。
  • 深堰(yàn):深水壩。
  • 青驄(qīng cōng):青白色的馬,這裏指作者的坐騎。
  • 濁泥:渾濁的泥水。
  • 澤畔:水邊。
  • 藕花:荷花。
  • 旅況:旅途中的情景。
  • 隴頭:田邊。
  • 禾穗:莊稼的穗子。
  • 囊中物:比喻已經到手或確定能得到的東西。
  • 新詩:新的詩作。
  • 掃壁題:在牆上題詩。

翻譯

兩年間我四次經過山前的道路,三次遇到雨水難以攀登。 最讓我欣賞的是清澈的水流注入深水壩,不惜讓我的青驄馬踏入渾濁的泥水中。 水邊的荷花讓我的旅途心情愉悅,田邊的莊稼穗子安慰了妻子的哭泣。 豐收的成果已是確定無疑,我輕鬆地創作了新詩,準備在牆上題寫。

賞析

這首作品描述了詩人宋褧在雨後利陽道中的所見所感。詩中,「二年四過山前路,三度值雨難攀躋」表達了詩人對這條路途的熟悉與遭遇雨水的無奈。後文通過對「綠水注深堰」和「青驄污濁泥」的對比描寫,展現了自然美景與旅途艱辛並存的情景。結尾處,詩人以「豐登已是囊中物」和「易得新詩掃壁題」表達了對豐收的喜悅和對創作新詩的輕鬆心情,體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