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王功德詩

· 吳當
詩書歌弦,孰則孰效。 折其狂猘,篤爾忠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誰。
  • :效仿,學習。
  • :制服,馴服。
  • 狂猘:狂犬,比喻兇猛或狂妄的人。猘(zhì),瘋狂的狗。
  • :深厚,堅定。

翻譯

詩書中的歌頌與絃樂,誰應該去學習效仿? 制服那狂妄兇猛之人,堅定地踐行忠誠與孝道。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於學習詩書歌弦的推崇,以及對於制服狂妄之人和堅守忠孝的強調。詩中「孰則孰效」一句,提出了一個選擇性的問題,引導讀者思考應該效仿的對象。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強調了制服狂妄之人與堅守忠孝的重要性,體現了詩人對於道德修養和社會秩序的關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蘊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理想人格和社會價值的追求。

吳當

元撫州崇仁人,字伯尚。吳澄孫。幼以穎悟篤實稱,長精通經史百家言。從祖父至京師,補國子生。澄卒,從之學者皆就當卒業。用薦爲國子助教,預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除翰林修撰,累遷翰林直學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肅政廉訪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閩,參預鎮壓農民軍,奪回建、撫兩郡。尋以被誣解職。陳友諒據江西,欲用之,不從,乃執送江州,拘留一年。後隱居廬陵吉水。有《學言詩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