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李商隱一首

· 呂誠
花落銅盤蠟炬融,逶迤春色照芙蓉。 當筵行酒金釵側,隔座吹笙繡幕重。 已有鸞刀飛鱠縷,未須翠釜出駝峯。 夜深環佩雲中過,宛在瑤臺月下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蠟炬:蠟燭。
  • 逶迤:曲折綿延的樣子。
  • 芙蓉:荷花。
  • 鸞刀:古代一種裝飾有鸞鳥圖案的刀,常用於祭祀或宴會。
  • 鱠縷:細切的魚肉絲。
  • 翠釜:翠綠色的鍋,這裏指精美的炊具。
  • 駝峯:指駝峯肉,一種珍貴的食材。
  • 環佩:古代女子佩戴的玉飾,行動時發出聲響。
  •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翻譯

花兒落在銅盤上,蠟燭的光融融照耀,春色曲折綿延,映照着荷花。 在宴席上,酒杯在金釵旁傳遞,隔着座位吹笙,繡幕重重。 已經有裝飾着鸞鳥圖案的刀飛快地切出細絲魚肉,還不需要精美的炊具來烹飪駝峯肉。 夜深了,環佩聲在雲中飄過,彷彿在瑤臺月下相遇。

賞析

這首作品模仿了李商隱的詩風,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宴會的繁華與夜晚的幽靜。詩中「花落銅盤蠟炬融」一句,既描繪了宴會的場景,又通過「蠟炬融」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後文中的「鸞刀飛鱠縷」與「未須翠釜出駝峯」則巧妙地表達了宴會上的美食,同時「夜深環佩雲中過,宛在瑤臺月下逢」則營造了一種夢幻般的氛圍,使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超凡脫俗的境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呂誠

元崑山人,字敬夫,後更名肅。工詩詞。名士鹹與之交。家有園林,嘗蓄一鶴,復有鶴自來爲伍,因築來鶴亭。邑令聘爲訓導,不起。有《來鶴亭詩》。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