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書堂寺入芙蓉之麓五代時有胡先生隱居其地寺故名雲今碑不書有遊生者寫華嚴經留寺清整可觀生寧宗時人
註釋
- 玉虯(yù qiú):古代傳說中的玉製龍形生物,這裏比喻水流湍急。
- 急播:迅速散佈。
- 遞應:連續響應。
- 遊絲:飄動的細絲,比喻輕柔的景象。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勢險峻。
- 閟(bì):閉門,引申爲幽靜。
- 夥(huǒ):衆多。
- 嬴(yíng):通「盈」,滿。
- 蘭若:寺廟。
- 前楹:前廊的柱子。
- 隅谷:偏僻的山谷。
- 五季:指五代時期。
- 詎(jù):豈,難道。
- 石麗牲:刻在石頭上的祭品,這裏指碑文。
- 陟(zhì):登高。
- 駮石:斑駁的石頭。
- 孤兀:孤獨而突出。
- 厓(yá):山崖。
- 乾坤:天地。
- 天定:天命所定。
- 萬杉:衆多的杉樹。
- 泉竇:泉水的出口。
- 東菑(zī):東邊的田地。
- 隃(yú):遠。
- 醲羨:深厚的羨慕。
- 屬聞:接連聽到。
- 芝苓:靈芝和茯苓,都是藥材,這裏指隱居生活。
- 放麑:放生小鹿。
- 蒼石屏:青石板。
翻譯
雨停後,我走進幽靜的山麓,朝霞籠罩着淡淡的晴空。沿着這條路,我並不擔心,只是順流而下。
水流湍急,如同玉製的龍在飛舞,驚濤駭浪映照着天空的明亮。水珠迅速散佈,連續響應着千雷的轟鳴。
突然間,一羣白鷺躍起,慢慢地,遊絲般的景象縈繞。曲折地揭開清澈淺灘,盤旋地越過險峻的山嶺。
一抹綠色清晰可見,兩片森林幽靜而清新。爲何這裏聚集了這麼多人,卻羨慕那些非世俗的盈滿。
蒼煙中傳來磬聲,深谷裏藏着經聲。閒步經過小寺廟,茶香瀰漫在前廊。
誰在寫天竺的經書?秋雁點綴着寒冷的河岸。盛世的安寧怎能比得上,偏僻的山谷中有着精湛的技藝。
曾聽說五代時期,胡君也是一位豪傑。他在這裏讀書,難道不期望千年的名聲嗎?
俗人輕視高人,不留下刻石的祭品。只讓環繞竹林的泉水,長久地發出琅琅的響聲。
我心中持有一些感慨,出門登上寒冷的青山。斑駁的石頭在眼前,高低錯落地擁抱着精靈。
朋友們聚集如鳥伏,孤獨而突出的蒼虎猙獰。左邊的山峯似乎要壓下來,右邊的山崖危險得快要傾倒。
天地間有這樣的險境,我纔開始輕視性命。前行中,我忽然自嘲,天命所定,又有何驚?
萬棵杉樹排列在雲端,濃淡因雲而異。美麗的棕櫚與翠竹交錯,茅屋矗立相依。
向來看盡的景色,盡在眼前展現。老翁在清理泉水的出口,東邊的田地秧苗事興。
我遠遠地說,這樣的生活多麼快樂,老翁皺眉訴說着他的情感。他歷數先朝的美好,說完後淚流滿面。
我剛剛開始深感羨慕,接連聽到這些話,心中感到迷茫。自古以來,有許多隱士,他們全身心地隱居,多麼精妙。
難道不是智慧不夠,也難道不是福分難以承受。不然的話,這樣的幽勝之地,自然可以飽嘗靈芝和茯苓。
放生小鹿,心中不忍,盡力還稍作停留。歌吟中夾雜着悲喜,寫在青石板上。
將來若有知情者,這些話足以證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雨後山麓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刻畫,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淡漠。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玉虯飛」、「萬珠絡」等,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同時,通過對歷史人物胡君的回憶,以及對老翁的對話,反映了作者對過去與現在的思考,體現了對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山水田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