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騷(xiāo sāo):形容風雨聲。
- 臥龍:比喻隱居的賢才。
- 三顧:指三國時期劉備三次訪問諸葛亮的故事,比喻對賢才的重視和求賢若渴。
- 九皋(jiǔ gāo):深遠的沼澤地,比喻深遠的地方或高遠的志向。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也泛指朝廷。
- 湛恩(zhàn ēn):深厚的恩惠。
- 賜爵:賜予爵位,即封官。
- 近臣:親近的臣子。
- 傳敕(chuán chì):傳達皇帝的詔令。
- 同袍:原指戰友,這裏指同僚。
- 經濟:經世濟民的才能。
- 山林興:對隱居山林生活的嚮往和興趣。
翻譯
我這野老農夫喜歡耕作在近郊,柴門外的風雨在夜晚蕭騷作響。 臥龍之才豈需煩勞三顧,老鶴常向九皋長鳴表達高遠志向。 北闕賜予我新的爵位,近臣傳來敕令,舊日同袍共事。 自愧經世濟民之術全無,唯有對山林隱居的興趣最高。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生涯的反思。詩中,「臥龍」與「老鶴」的比喻,展現了詩人雖有才華卻無意於權位的超然態度。末句「祇有山林興最高」更是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對簡樸自然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元代士人對於個人志趣與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